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柳敬亭传

清·黄宗羲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盂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坐,称柳 * * ,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①云间:西晋文学家陆云家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常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因别称松江为“云间”。②句(gōu):同“勾”,勾画、描摹人物的性格。③优孟:春秋楚国的艺人。④简:选择。练:熟习。⑤咍(hāi)嗢(wà)噱(jué):这三个字都是笑的意思。⑥宁南:指左良玉,曾拥兵至八十万。⑦皖帅:指安徽提督杜宏域,他与柳敬亭是故交。⑧不知书:是说左良玉不是读书人出身。⑨檀板:檀木制的拍板,古时歌舞用来打拍子或伴奏。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使以其技鸣鸣:闻名

B.争延之使奏其技延:连续

C.从委巷活套中来者委:僻陋

D.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理:从事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敬亭退凝神定气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B.致敬亭幕府赵尝五战

C.军中亦不敢说书目敬亭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五方土音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敬亭能成为颇具盛名的说书艺术家,不仅在于他具有说书艺术的禀赋,更在于他悉心研求技艺,不断丰富阅历,胸存忧国忧民情怀。

B.“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两句,既是对柳敬亭说书的思想和芝术所作的高度赞誉,也倾注了作者对忠臣义士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C.作者通过写柳敬亭放荡不羁的生活,精湛不凡的技艺,攀附权贵的经历,以及处变不惊的态度,成功地刻画出这位艺术家的鲜明个性。

D.本文始终以说书岂术为立传基点,不管是写柳敬亭参与军事,还是写他得到异乎寻常的礼遇和令人羡慕的地位,都仍不离他说书艺人的身份。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4分)

②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3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5:①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了。

②这人过去是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富贵到了这地步了。(7分,第①句4 分,第②句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现象。B.延:邀请;请。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B.于:介词,到/介词,与。C.介词,用,拿。D.且:连词,况且/副词,表转折。

小题3:

题目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放荡不羁的生活,精湛不凡的技艺,攀附权贵的经历,以及处变不惊的态度”错,应该是“浪子回头的经历,跌宕起伏的人生,精湛不凡的技艺,以及处变不惊的态度”。

小题4: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断句也是属于理解翻译考点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断句,这里面也涉及相关文言现象和一定的技巧。本文段“虽……然”构成转折,应在“然”前停顿,“句性情\习方俗”属对举结构,应停顿;“摇头而歌”与“而后可以得志”的“而”意义用法有别,前者表修饰,不宜停顿,后者表转折应停顿。

小题5: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抓住重点实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通假字等文言现象,这些既是知识点又是考点。此题需要重点注意的词语:①言未发:还没有开口(说书);具:具备,引申为表现;进乎技:超出一般的技艺。②侪:同辈;……者也:判断句。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