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凡有所施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施于我,能受之乎?”凡有所责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此责于我,能尽之乎?”以我絜之人,则理明。 (戴震《孟子字义疏注》)
小题1:朱熹谈到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戴震谈到了“理”与“情”的关系,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4分)
小题2: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存在“天理”与“人欲”、“理”与“情”的矛盾,请联系实际谈谈我们该怎么处理。(8分)
小题1:①在朱熹看来,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保存了“天理”,“人欲”就会消亡;相反,“人欲”如果旺盛,“天理”就会消亡。他认为只有彻底消灭“人欲”,才能恢复“天理”在人的精神世界的主导作用。②咋戴震看来,“情”和“理”是统一的,理蕴含在人情之中,舍弃人情则无天理。认为“天理”的作用只是节制情感,而不是消灭情感。
小题2: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人的欲望满足之间的矛盾。例如在体育竞赛中,每个运动员都志在摘金夺银,这也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和尊重。但是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与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如能联系实际辩证分析也可)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句:“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结合材料谈自己的观点,答题时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