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会论虞常论:谈论
B.畔主背亲畔:同“叛”
C.天雨雪雨: 下
D.羝乳乃得归乳:生子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何谓相坐何:副词多么
B.空以身膏草野以:介词凭借
C.后虽欲复见我虽:连词即使
D.匈奴之祸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B.面对卫律的劝降,苏武的表现是:“不动”“不应”“大骂”。
C.北海牧羊时生活异常艰苦,但苏武的爱国意志却历久不变。
D.苏武的爱国心不仅感动了虞常等人,也让匈奴人对他敬若神明。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5分)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 (5分)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苏武身体日渐转好,单于派人(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
苏武投降。( 晓:通知,会:会同,一起,“因”:趁、趁机,降:让(使)……投降。四个词每个1分,语义明确,语句通顺1分)
(2)卫律知道终究不可以胁迫(迫使)苏武投降,就报告了单于,单于更想让他投降了。(终:终究,
胁:胁迫、迫使,白:报告,愈益:更、更加,每个词各1分;语义明确,语句通顺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A.论:判处、判定。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了“之”“以”“何”“虽”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A何:什么;B以:介词,把、拿;D之:结构助词,的。
小题3:
题目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
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结合原文分析可知,D.没有感动虞常,匈奴人对苏武敬若神明是因为苏武数日也没有饿死。
小题4:
题目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晓:通知;会:会同,一起;“因”:趁、趁机;降:让(使)……投降。(2)终:终究,胁:胁迫、迫使,白:报告,愈益:更、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