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语段阅读: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下面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兵: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C.或: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小题2:选出与“王道之始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小题3:对上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小题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
B.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
D.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1:
题目分析:根据语境推断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积累常见实词的一词多义。A项中第一个“发”意为“发放,指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第二个“发”是“花开”的意思,二者意义不同;B项都是“兵器”的意思;C项都是“有的”的意思;D项都是“代词,这”。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虚词含义和用法,掌握考纲中十八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含义,虚词的用法指:词性、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和其他词语成分的关系。A项中“也”表句中提顿;B项中“也”表疑问;D项“也”表判断;C项中的“也”均表肯定。“也”的用法主要就是这四种。
小题3:
题目分析: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根据语境、社会背景、文章主题、表现手法等信息综合判断。B项“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错。
小题4:
题目分析: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根据语境、社会背景、文章主题、表现手法等信息综合判断。全文围绕的话题是“民不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