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5分)

长清僧

长清僧,道行高洁。年八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相,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还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

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卸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郁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众谓新,未应远涉。不听,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①。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属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②损坏。”众唯唯。乃行。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乎哉!”

(①【兰若】即寺庙。 ②【俾】,动词,使,把。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小题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魂适相,翕然而合(遇到)

B.众谓新,未应远涉(病愈)

C.吾师已物化(刚刚)

D.友人或至其乡,敬之。(拜访)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是(3分)

A.不异之其再生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哉!

B.厮仆还问山东长清县,知否?

C.家人为妄,共提耳悟之后公子家屡舆马来

D.魂适相值,翕然合,遂渐苏年仅而立,辄道其八十余年事小题3: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长清僧因为意外去世,借富家子打猎坠马而亡的机会托身富家公子,得以重生。

B.长清僧虽然托身为富家公子,却始终保持当僧人时的生活习惯和信条,静心打坐,不吃荤,不近妻妾。

C.因为长清僧魂魄未散,所以公子不需要别人带路,就能直抵寺院,并由寺僧带路去看自己的坟墓。

D.托身公子的长清僧一回到寺庙就不再回到自己托身的故绅家,任凭夫人多次哀请也绝不改变心意。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3分)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

(2)(3分)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后来公子家里,多次打发车马来,哀求着请他回去,他一点都不看看。

(2)人死灵魂就消散了,老僧的魂魄走了千里之远还没消散,是因为本性坚定罢了

小题1:

题目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吾师曩已物化”意思是“我师傅过去已经去世了”,“曩”在这里是“过去,以往,以前”的意思。

小题2:

题目分析:A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于”;第二个“乎”句末语气词。B两个“之”,都是代词,指代前面所提到的内容。C第一个“以”,动词,“认为”;第二个“以”,介词,“用、拿、把”。D第一个“而”,表修饰关系;第二个“而”,表转折关系。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小题3:

题目分析:“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说明他并不是一回到寺庙就不回家了,回家数月之后,才再次出家。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4: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屡”,多次;“顾”,看。(2)中“则”,就;“其”,代词,代老僧的魂魄;“而”,表转折。

【参考译文】

长清县的一个僧人,道行高深纯洁。八十多岁仍然健朗。一天摔倒了起不来,寺里的僧日跑来搭救,但已经去世了。老僧自己不知道已经死了,魂魄飘走了,来到了河南地界。河南有个没落地主家的的儿子,带领着十多个骑马的仆从,用老鹰来猎捕野兔。马受惊跑了,他掉下马来死掉了。僧人魂魄正好与他的尸体相遇,就随着尸体卧的样子合在一起了,于是慢慢苏醒了。仆从们返回来慰问。他睁开双眼睛说:“怎么到了这里?”众人扶他回家了。一进门,就有许多敷粉画眉的女子,纷纷过来问侯。他非常惊讶的说:“我是僧人,怎么到了这里?”家里人认为他在说胡话,都说些贴耳的话来让他醒悟。僧人也不自己申辩解释,只是闭上眼睛不再说话。给他米饭他就吃,酒肉就拒绝。晚上独自睡觉,不接受妻妾的侍奉。

几天之后,忽然想要走一走。众人都很高兴。出来以后,稍一停下,就有许多仆人过来,递上钱粮帐簿,纷乱的请他查看。公子以生病了疲倦为托辞,把这些都推辞了。只是问:“山东长清县,知道吗?”都回答:“知道。”公子说:“我觉的沉闷寂寞,想要去游览,应当立刻办理行装。”众人以为病刚痊愈,不应该走远路。公子不听从,第二天就出发了。到了长清,所见风景东西就跟昨天一样。不需要问路,径直来到寺院。几个僧人看见有贵客到来,拜见欢迎的礼仪很是恭敬。公子于是问:“老僧人哪里去了?”回答说:“我师傅过去已经去世了。”又问坟墓在哪。大家引导他去了,只见三尺来高的孤零零的坟墓,荒草都没有长满。众僧人不知这是什么意思。然后备马想要回去,他嘱咐说:“你们的师傅是有戒律道行的僧人,他留下来的手本书札,应该严格地保守,不要让损坏了。”众人点头答应。他才走了,到了家里,心如死灰般枯坐着,一点都不处理家务。

住了几个月,出门自己不见了,一直抵达旧日的寺庙,对僧人说:“我就是你们的师傅。”众人怀疑他弄错了,互相看着笑了。他于是说了还魂的缘故,又说出老僧生平所作的,都符合。众人才相信了,让他住在原来的房间,和平时一样侍奉他。后来公子家里,多次打发车马来,哀求着请他回去,他一点都不看看。又过一年多,母亲派遣管家来了,馈赠很多东西。金银布匹他都推掉了,只接受了布做的僧袍一件而已。朋友有的到了他所在的乡里,恭敬地拜访他。看见他这个人,沉默寡言诚实厚道;年纪才三十左右,却总是说他已经八十多岁了等等。

异史氏说:“人死灵魂就消散了,老僧的魂魄走了千里之远还没消散,是因为本性坚定罢了。我对于老僧,不奇异他死而复生,而奇异他进了纷杂繁华奢靡绮丽的环境,还能拒绝人情逃开世俗。如果眼睛一眨,那么兰气麝香熏昏心智,就有求死而不能得到这样境遇的人了,更何况还要去做僧人呢!”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亲爱的,我爱你”

  ①我百无聊赖地看书。

  当我翻开其中一页时,六个不起眼的铅字刹那间震撼了我的心!它背后的故事,几次让我流下激动的泪……

  ②暂时不提这六个字的出处,先请听听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时的纳粹集中营里,关着一对母女,妈妈是女儿惟一的亲人。在那死神相伴的日子里,小姑娘的笑使人们充满了希望。可是不久,妈妈被一群荷枪的士兵拉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妈妈呢?”小姑娘不知道这一切,只好问大人们。“她……”人们哭了,“妈妈去找爸爸了,她会回来的,孩子。”于是小女孩不再哭了。

  终于,她听到了红军坦克的轰鸣——可是此刻,坟场上已挖好了活埋用的大坑……人们在乌黑的枪口下走向那里,没有人哭泣。大家明白,死是无可避免的了。一个纳粹兵伸出手,要把她拖进坟坑里时,小女孩天真地仰起头——“叔叔,”小女孜睁大了漂亮的眼睛,“请把我埋得浅一些好吗?妈妈回来找不到我,她会伤心的!”

  满脸是平和的浅笑……

  杀人者的手僵在了半空……

  ③掩卷沉思,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壮美而凄婉的故事:

  阿里的高原之巅,一群健美的藏羚羊在惊慌地奔跑。紧随其后的,是一头四个轮子的铁兽,还有直指它们的黑洞洞的枪口。

  剑丛似的长角在“伤心崖”前停住了,一路上,一些可怜的羊儿以各种姿态僵直地躺在地上。中弹的伤口在汩汩地淌血……

  人们停车了。他们丧失了最后的良知,利欲使得他们疯狂。他们想眼看着这群“皮毛之王”全部死在这里。头羊坚定地一声长叫——整群羚羊分成了两列:一列是幼羊,一列是老羊,平静坚强。第一个站在崖尖上腾空而起的,是一只老羊。只见它美丽的身影画出一道弧线——但是这断崖大长了,老羊没能跳过去——不,它不是要过崖!一头幼羊猛然冲出,凌空一踏,正中老羊的身躯;老羊垂直地落到了谷底,而那只年轻的羚羊却安然落在断崖的另一端!于是,老羊和幼羊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情景,人们惊呆了,忘记了手中冰冷的猎枪……

  藏羚羊走远了,人们端起枪进入谷底——一具具尚存热气的尸体平静地躺在那里,都是年迈的老羊。头羊的剑角,傲然挺立,直指头顶的一线天空——世界上最高最蓝的一方穹宇……

  手中的枪落在了地上……

  ④他们面对死亡,但他们没有迷茫,他们是那样坦然,那样坚强!生命的骄傲与人性至爱的辉煌在他们身上飞扬——星星也为这震撼人心的爱而落泪!

  在这纯洁执著的爱面前,暴力者亲眼看到了自己的丑恶与渺小。行凶的刽于手们在这天地间最伟大的力量面前被震摄住了,因为杀人的同时,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在这高傲壮丽的爱面前,死神也垂头丧气;

  死神不懂得人性的壮美,他只知道——真正的人不为死亡而叹息!

  ⑤好了,题目的出处可以告诉大家了。

  这是一个美国男性公民,使用机载电话,从2001年9月11日被匪徒劫持的客机上发出的。本客机正在飞向世贸中心大楼。

  他说:“亲爱的,我爱你。”

  ……我的泪又来了

1.请叙述文中第二则故事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第④段中的“他们”“行凶的刽子手们”分别指的是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杀人者“在这天地间最伟大的力量面前被震慑住了”,请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4.文中两次写到“流泪”,这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的心灵一定受到了震撼,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