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1分)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吾王不,吾何以助 豫:游乐

B.一游一豫,为诸侯度:打算

C.为我作君臣相之乐说:通“悦”

D.畜君者,君也 好:喜爱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B.师行而粮食

C.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D.从兽无厌谓之荒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②仰不足事父母

B.①吾何修而可以比先王观也 ②今王鼓乐

C.①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②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D.①不得而其上者 ②觉今是而昨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谈到国君不应自己沉溺于物欲享乐之中,而应乐民所乐,忧民所忧,这样才能天下归心。

B.本文写了孟子、晏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

C.文章紧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

D.文章举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为例做进一步论证,在晏子的谈话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题目分析:

小题1:B项,度:法度、标准。

题目分析:

小题2:A项,古义:诸侯向天子陈述自己履行职守的情况。今义:向主管部门领导或有关人员报告履行职务的情况。B项,古义:征集并运转粮食而食。今义:名词,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C项,古义:顺流而下忘记返回叫作流,逆流而上忘记返回叫作连。今义:泛指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D项,古今都有不知道满足或节制的意思。

题目分析:

小题3:A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用来。B项,①介词,用在动词“比”后面,引出动词涉及的对象;②介词,在。C项,①②都是动词,到……去。D项,①责怪、非难;②形容词,不对的。

题目分析:

小题4:是孟子引用了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

填空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