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为什么说没有儒家的“礼治”,也就没有法家的“法治”?

答案

参考答案: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在与其他学派尤其是在与儒家进行争论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1、“法治”是针对“礼治”所维护的宗法制而提出的。它反对分封世袭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儒家以“礼”为核心形成了家族宗法的法律观,而法家则以“法”为核心形成了君主专制的法律观,二者的不同表现为分封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的对立。因此,法家提出“法治”的目的是为了用地主阶级的新“法”取代封建贵族的旧“礼”,实际上是两种制度的对立。

2、“法治”是针对“礼治”重视“德治”和教化的观点提出的。它反对“务德”而主张“务法”。儒家主张“以德服人”,比较轻视法律的作用,而法家则针锋相对,主张“法治”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方法。两者的分歧表现了“务德”与“务法”两种统治方法的对立。

3、“法治”是针对“礼治”强调“人治”的观点提出的。它反对重视“君智”而主张重视“君法”。儒家把治国的希望放在“圣贤”及其个人道德才能上;法家则认为治国的关键在“法”,只要有了好的法令,即使能力一般甚至能力较差的庸才也能治理好国家。两者的分歧在于对发挥君主作用的看法不同,表现为重视“君智”还是“君法”的对立。综上所述,法家在制度上是反对分封世袭制而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在统治方法上是反对“务德”而主张“务法”的;在对君主作用的认识上是反对重视“君智”而强调“君法”的。这三点也是“法治”论的主要内容。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王先生和林女士是一对新婚夫妻。新婚不久,林女士就开始烦恼,王先生回家后就用计算机打游戏,打完游戏还要在家里加班到很晚才睡,跟林女士的交流很少,对家里的事情也很少过问,家务更是不管。林女士下班后,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忙个不停,王先生却不管不问。有几次,林女士叫王先生别打游戏了,一起帮忙做家务,过过家庭生活。但是因为王先生过于专注游戏或工作,很少回应。另外,王先生属于夜猫子型的,觉得晚上的工作效率高,因而喜欢晚睡,而林女士喜欢早睡早起。生活习惯的差异也让林女士觉得很不快。积累了一段时间后,冲突爆发了,林女士指责丈夫只顾自己,王先生觉得妻子不理解自己。两人发生了冲突。王先生表示自己最近工作很忙,压力很大,回家后就希望通过打游戏放松一下,打完游戏还要继续加班。在工作不忙的时候,自己还是会做一些家务的,而且也是愿意做家务的。另外,王先生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虽然两个人结婚了,有了共同的生活,但是他还是需要有个人的生活,不是回家了,夫妻俩就要黏在一起。而林女士希望夫妻之间的业余生活有更多的相处时间,希望在家什么都一起干,一起聊天,一起做家务,一起早起早睡。

婚姻家庭咨询师应主要引导王先生认识到()

A.林女士也不容易

B.婚姻不同于单身生活,要互相协商和包容

C.保持自己的个性

D.作为丈夫,要忍让新婚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