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2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小题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4分)

小题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8分)

答案

小题1:(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小题2: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小题1:

题目分析:第一种标点后,句子翻译过来是:“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也就是说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第二种标点后的译文为:“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 ‘伤人了吗?’回答说‘没有’,然后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表明孔子不仅重人,而且重马。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生要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来回答。按照前一种标点,孔子关心人的伤亡,而不在意财物;按照后一种标点,孔子既关心人的伤亡,也关心马的伤亡,只不过先人后马,先重后轻,这样理解的话,孔子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博爱君子。事实上,儒家学说是“人学”,并非兼爱,所以后一种观点不符合孔子的主张。

单项选择题
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