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病历摘要:患儿6岁,两周前在草地玩耍时左小腿内侧被尖锐物刺伤,当时自觉局部疼痛,经当地卫生院处理后疼痛缓解。近三天出现全身乏力,烦躁不安,进行性咀嚼进食困难。

可采用哪些方法减少患儿的抽搐?提示:患儿对外界刺激较敏感,抽搐较频繁。()

A.避免各类干扰,减少探视

B.使用镇静剂

C.使用解痉剂

D.室内遮光

E.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在使用镇静剂后30分钟进行

F.使用TAT中和毒素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E

阅读理解与欣赏

自主创新铸就科技奥运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在全场91000名观众的欢呼声中,在俗称“鸟巢”的国家体育场点燃。91000人,相当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所能容纳观众数的近2倍。9万多观众坐在一起,怎么让他们感觉舒适?依靠着自主创新,中国人以充满科技含量和想像力的设计,出色地解决了场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鸟巢”的看台,是为了让观众得到最好观赛效果而特别设计的。大多数体育场馆,并不十分讲究看台的设计。而“鸟巢”的看台,却被设计得像个边缘高低起伏的“碗”,是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而且上下层看台之间有一部分交错。这样一来,无论观众坐在“鸟巢”的哪个位置,和比赛场地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一般大跨度体育场馆,屋顶看上去很杂乱,观众抬起头看到的是屋架、风管、爬梯、各种设备管道……既不美观又容易分散注意力。而坐在“鸟巢”的观众席向上看,除了蓝天白云,只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窗棂纸”——那是“鸟巢”屋顶双层膜结构的下层。这层半透明的PTFE膜像家庭装修中的吊顶,遮蔽了错综复杂的钢结构屋顶和屋架内的设备、管道,观众视线内没有任何杂乱的物体,无形中就会把目光都聚焦向场内的赛事。

        9万多人同时观赛,现场的声音之嘈杂可想而知,如果场内没有良好的吸声材料和声学效果,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都将很难听清场内的广播。“鸟巢”的下层膜采用吸声膜材,能起到声学吊顶的作用,配合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一些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使“鸟巢”内部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完全能保证坐在任何角落的观众都能清晰收听到场内广播。

       8月的北京,天气炎热,91000人坐在一个体育场里看比赛,如何增加其舒适度?

      “鸟巢”的中方设计师们经过多次论证,借用了流体力学设计中的一种计算机CFD模拟方法,对“鸟巢”的观众席进行了热舒适度、风舒适度的模拟分析实验。它可以精确模拟出“鸟巢”的钢结构和膜结构,模拟出91000人同时观赛时的自然通风状况,并计算出每个区域的观众能感受到的温度和湿度气流速度,在图纸上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现在,“鸟巢”所有的通风设施,都是按照这个模拟分析对外国设计师的图纸进行调整优化的结果。无论观众坐在上层看台还是下层看台、普通座位还是VIP席,都能享受到自然光和自然风,达到较好的舒适度。

        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在“鸟巢”观赛的所有人都能平等、舒适地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1、整体感知:如果想迅速知道文章整体内容,应留意第一段中的哪些语句?

                                                                                                                                                             

2、内容梳理:从获得好的观赛效果的角度,用简洁的文字列举“鸟巢”建设中人性化的细节设计。

(1)把看台设计成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而且上下层看台之间有一部分交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局部把握:中方设计师在设计“鸟巢”的通风设施时主要经历了哪两大工作阶段?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朱竹君先生传

姚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①,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正分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②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持馆中事与意迕,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③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绝色,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同上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注释】①日讲起居注官:日讲是为帝王讲解经史之官,起居注是记述帝王言行之官。②寝:平息,停止。③友于:指兄弟之间的亲爱。语出《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督:督管

B.且言搜辑之甚备道:道理

C.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先生奏善:认为……好

D.先生与伯思,皆高才酒耽:沉溺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内多有古书世未见使来读之,悲予志焉

B.又时持馆中事与意迕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激义而死焉者也

D.去人爱思之赵岂敢留璧得罪大王乎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筠曾得刘文正公和于文襄公的赏识,但朱筠并不像一般俗吏那样奉承上司,还时常以公事顶撞他们,是一位难得的不阿私情的耿介之士。

B.乾隆皇帝“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一事,朱筠“以是获安”,这是文中颇有深意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朱筠与于公在馆中相顶撞之激烈程度。

C.朱筠诚恳待友、提携后进,“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几句,描绘出了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

D.陈伯思也是一个才华横溢而不随流俗之人,与朱筠一样“皆高才耽酒”。文中写伯思即是在衬托朱筠。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 始 识 竹 君 先 生 因 昌 平 陈 伯 思 是 时 皆 年 二 十 馀 相 聚 慷 慨

论 事 摩 厉 讲 学 其 志 诚 伟 矣 岂 第 欲 为 文 士 已 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

                                                                                                       

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