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也。祖耽,父柳,并晋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少有局力,不浮华。博涉史传,谙前世旧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不为文章,不喜谈议。高祖以为太尉行参军,赏遇甚厚。高祖领镇西 * * 、荆州刺史,以湛为功曹,仍补治中别驾从事史,复为太尉参军,世子征虏西中郎主簿。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服终,除秘书丞,出为相国参军。谢晦、王弘并称其有器干。

抚军 * * 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湛为使持节、南蛮校尉、抚军长史,行府州事。时王弘辅政,而王华、王昙首任事居中,湛自谓才能不后之,不愿外出;是行也,谓为弘等所斥,意甚不平。湛负其志气,常慕汲黯、崔琰为人,故名长子曰黯字长孺,第二子曰琰字季圭。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丧还都,义恭亦为之陈请。

八年,召为太子詹事,加给事中、本州大中正,与景仁并被任遇。湛常云:“今世宰相何难,此政可当我南阳郡汉世功曹耳。”时彭城王义康专秉朝权,而湛昔为上佐,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义康擅势专朝,威倾内外,湛愈推崇之,无复人臣之礼,上不能平。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

十七年,所生母亡。时上与义康形迹既乖,衅难将结,湛亦知无复全地。及至丁艰,谓所亲曰:“今年必败。常日正赖口舌争之,故得推迁耳。今既毒,无复此望,祸至其能久乎!”十月,于狱伏诛,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有局力,不浮华尚:喜欢

B.抚军长史领:兼任

C.上不能平稍:稍微

D.今既毒,无复此望穷:困厄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刘湛负其志气的一组是(  )

①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           ②自谓才能不后之,不愿外出

③琰于江陵病卒,湛求自送丧还都   ④长子曰黯字长孺,第二子曰琰字季圭

⑤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         ⑥今世宰相何难,此政可当我南阳郡汉世功曹耳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①②④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湛年轻时就很有器量和才干,不喜欢浮华的习气。他博览史传等典籍,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少年时期便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常常自比管仲和诸葛亮。

B.刘湛的父亲刘柳在江州去世时,州府官员送来的丧礼很丰厚,但他一概谢绝,当时受人们的大力称赞。

C.刘义康专权,独揽朝政,威势压倒朝廷内外,而刘湛更加推崇他,对皇上也就不再有为臣子的礼节了,皇上心中也不快。

D.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早晚拉着他谈论政事,恩赏礼遇十分优厚。可是到了后期,他煽动刘义康,欺凌朝廷,皇上心中早已与他决裂,但表面上的礼遇仍然不改。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5分)

(2)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5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刘湛)就凭借着旧情倾心与刘义康交往,想借助宰相的力量挽回皇上的心意,倾轧罢免殷景仁,自己好独掌政务。(以、回、当各1分;语意2分。)(2)刘湛善于讲述治国之道,并且熟悉前朝典故,说起来有条有理,听的人忘了疲劳。(治道、谙、故事各1分;语意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稍:渐渐。“上稍不能平”中“平”的意思是痛快,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揣摩出稍是渐渐的意思。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题目分析:③是刘湛请求回京;⑤是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委以重任。解答类似题目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⑤可排除AC,再揣摩③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

题目分析: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委以重任,早晚接见,并非拉着他。“引接”是“接见”之意。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题目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以”解释为凭借;“回”为使动用法,使……回心转意;“当”解释为掌管、主持;第二句时注意“治道”解释为治国之道,“谙”解释为熟悉,“故事”解释为典故。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祖父刘耽,父亲刘柳,都曾在晋朝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刘湛过继给他的伯父刘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刘湛年轻时就很有器量和才干,不喜欢浮华的习气。他博览史传等典籍,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少年时期便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常常自比管仲和诸葛亮。他不写文章,也不空谈清议。高祖领镇西 * * 、荆州刺史时,任命他为功曹,仍补治中别驾从事史,后又任他为太尉参军,世子征虏西中郎主簿之职。刘湛的父亲刘柳在江州去世时,州府官员送来的丧仪很丰厚,但他一概谢绝,当时颇受人们的称赞。刘湛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秘书丞,后又外任相国参军。谢晦、王弘都称赞他有器识才干。

抚军 * * 江夏王刘义恭镇守江陵,朝廷任命刘湛为使持节、南蛮校尉、任抚军长史一职,管理所辖州府的事务。当时王弘在朝廷辅佐朝政,而王华、王云首都在朝中主管政事。刘湛认为自己的才能并不在他们之下,因此不愿外调任职,认为这次调离朝廷,是王弘等人的有意排斥,心里很不痛快。刘湛自命抱负很大,平时很倾慕汲黯和崔琰的为人,所以将自己的长子取名为黯字长孺,次子命名为琰字季珪。崔琰在江陵病故,刘湛请求亲自送葬回京,义恭也为他请求。

元嘉八年,召刘湛任太子詹事,加给事中、本州大中正职衔,与殷景仁一道被任用。刘湛常说:“当今的宰相有什么难当,这个职位只不过相当汉朝南阳郡的一个功曹罢了。”当时彭城王刘义康独揽朝政,而刘湛过去是他的高级幕僚,就凭借着旧情倾心与刘义康交往,想凭借宰相的力量挽回皇上的心意,倾轧罢免殷景仁,自己好独掌政务。刘义康专权,独揽朝政,威势压倒朝廷内外,而刘湛更加推崇他,对皇上也就不再有为臣子的礼节了,皇上心中渐渐不快。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委以重任,早晚接见,恩赏礼遇十分优厚。刘湛善于讲述治国之道,并且熟悉前朝典故,说起来有条有理,听的人十分入神,忘了疲劳。他每次从云龙门入宫,驾车的人就解开马匹,随从和仪仗人等都可以随意走动,因为刘湛不到晚上是不会出宫的,这已习以为常。可是到了后期,他煽动刘义康,欺凌朝廷,皇上心中早已与他决裂,但表面上的礼遇仍然不改。

元嘉十七年,刘湛生母去世。当时皇上与刘义康的矛盾已经很明显,大祸将起,刘湛也知道已经没有保全的余地了。等到母丧离职,他对亲近的人说:“今年是必定要完结了。过去是凭着口舌辩解来争取,所以能拖延时日罢了。现在已经到穷途末路了,再也没有指望了,不久大祸就要来临了。”这年十月,刘湛在狱中被处死,时年四十九岁。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