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5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兵曳甲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荒年
B.弃兵曳甲而走:快步走
C.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过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则移其民于河东是何异于刺人而杀止
B.河东凶亦然填然鼓之
C.察邻国之政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D.以五十步笑百步可以无饥矣小题3: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心焉耳矣”写出了梁惠王自以为治国已经尽心的自得和傲慢。
B.“王好战”暗示梁惠王是一位穷兵黩武,而非真正爱民的国君。
C.“民加多”是战国时期各国国君治国有方和国家实力强大的标志。
D.“五十步笑百步”说明梁惠王在战场上逃跑的行为是极其可笑的。小题4:翻译句子: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分)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分)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
(1)我对于国家,(算是)尽了心了。(3分)
(2)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走:逃跑。
小题2:
题目分析:D项都是“凭借”的意思;A项到/和;B项这样/ 形容词词尾,无意义;C项的/主谓间取独。
小题3:
题目分析:“五十步笑百步”用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小题4: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