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石门诗序

东晋 慧 远

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皆传之于旧俗,而未睹者众。将由悬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路阻行难,故罕经焉。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振锡而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成拂衣晨征,怅然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涂况进;虽乘铖履石,并以所悦为安。即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围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

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开阖之际,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及其将登,则翔禽拂翮,鸣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虽乐不期灌,而欣以永日。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邃笃其情耶?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

于是徘徊崇岭,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成垤。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乃喟然叹: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目隔。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

(《中国古籍全录·历代游记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虽庐山之一隅:角落

B.而开况进涂:道路

C.闲邃其情耶?笃:沉重

D.宇宙虽,古今一契遐:久远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直接表现石门优美景色的一组是(    )(3分)

① 濑险峻,人兽迹绝,径回曲阜         ②咸拂衣晨征,怅然增兴

③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           ④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

⑤九江如带,丘阜成垤                   ⑥灵鹫邈矣,荒途日隔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介绍了石门的地理位置、命名由来,说明其不为人知的原因。接着记述了游历的过程,描绘了石门景色的奇丽多变,写出了眺览的乐趣。

B.文中有“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及“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的字样,由此可以得知,这次庐山之行人数众多,而且大家游山玩水,吟诗唱和。

C.文章后面两段由写景转为思考自然给人的启示。在慧远看来,自然山水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增添情致,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都是眼前美丽的山水赐给的禅趣。

D.本文文辞优美,句子骈偶,末段阐发佛教思想,带有晋代特有的玄学风格。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3分)

(2)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这一天,大家的心情奔放而又喜悦,四处游览都还不觉得满足。(“斯”、“瞩”每字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当一个人怡然自得时,确实是意趣无穷呀,只是不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豫”、“信” 每字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笃:专一,一心一意,笃厚。理解实词要依据语境、词性等。

小题2:

题目分析:D①是写这里很少有供人行走的山路的原因 ②不是直接表现石门湖优美景色 ⑥是说灵鹫山虽然悠远,荒无人烟的路程对于笃信佛教的人来说,却像是一天就可以到达。并不是表现优美景色。

小题3:

题目分析:C在慧远看来,所看到的大自然都是无所主宰、随顺自然的,应当不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起增添什么情致。他领悟到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其实是神灵赐给的禅趣,并非仅仅是眼前美丽的山水。

小题4:

题目分析: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要求语句要通顺,关键词语翻译要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斯、奔、悦、瞩、厌、豫、信。

附【参考译文】

石门在东林寺南方大约十余里处,它另外还有一个名称叫“障山”。山脚和周围起伏的群岭相连,山体超越身边的山脉独自矗立。众多的山泉在这里汇合,两峰并肩而立,涧水从中流出,倾斜的危岩在水中映出倒影,朦胧的景色水雾般覆盖着大自然,因此才有了石门这个名字。这里虽然是庐山的一角,但确实是一大奇观。它的奇丽只在民间传说中代代相传,真正亲眼看过的人却并不多。因为瀑布湍急,人兽无法到达,山上的石径往复曲折,阻碍重重难以行走,所以,这里很少有供人行走的山路。

隆安四年仲春的一天,因为我和大家想一同吟咏山水,就拄着锡杖去石门游玩。当时,共有志趣相投的人三十多位,大家都早早地起来穿好衣服出门了,怅然的心情也增加了不少兴致。山林虽然幽暗深邃,但大家仍然开辟道路竞相前进;走过的险路重重,但每个人都为自己见到的景色感到满足。到了石门涧,众人就攀着树木揪着蒿草,翻越险峰涉过浅滩,相互搀扶着,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到达最高峰。最后,终于登上山顶了,背倚岩石,美丽的景色环绕身边,仔细地往山峰下观看,这才知道庐山七岭之美,皆蕴藏于此:两座山峰对峙在前方,重重的山岩叠耸在后面。一圈圈的环形山峦围绕在周围如同屏障,一块块高耸的岩石支撑起一片开阔的空间。这些岩石有的像石台,有的像石池,有的像宫馆……看到可以比拟的景物,让人感到无比喜悦。还有一道道的清泉先是分开流出后又合在一起泻下,天池里的潭水像镜子一样映照着天空,彩色的石头散发着光彩,鲜明得像展开了美丽的面容,松柳和芒草这些草木生长得茂盛而耀人眼目。它们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造物的神奇和美丽。

这一天,大家的心情奔放而又喜悦,四处游览都还不觉得满足。但是,游览时间不是太久,天气却多次发生变化:一会儿高空云雾聚集,周围的一切景象都隐藏在其中;一会儿流动的阳光返照回来,群山在水中投下了清晰的倒影。云雾开阖之际,它的形状就像是有灵气一样,让人难以预测。正要重新开始登山时,一群飞翔的鸟儿在空中振动着翅膀,远处猿儿鸣叫的声音也十分清晰,飘动的云彩像仙人的车驾,凄清的声音仿若传说中的仙乐。这一切虽然都处于朦胧之中,但是足以让人心神欢畅。但快乐不宜过度,长久保持是最主要的。当一个人怡然自得时,确实是意趣无穷呀,只是不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

往回走的时候我就在想:在山谷之间,所看到的大自然都是无所主宰、随顺自然的。应当不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起增添什么情致,但仍然让人对大自然有这样深的感受,这难道不是在用一种空明虚静的景色开阔我们的观想,用悠闲深远的境界让我们的情致更加笃厚吗?我先后三次重复这样的话语,仍然没有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太阳落下山去了,眼前的景物已经模糊不清,我这才领悟到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其实是神灵赐给的禅趣,难道仅仅只是眼前美丽的山水吗?

于是在山岭之间徘徊,放眼四下张望,只见九江之水弯曲如带,山岳像蚂蚁穴前的小土堆。因此我推想,物体有大有小,智慧也应当是这样呀。于是不由感叹:宇宙虽然遥远阔大,但古今却是同一个样子;灵鹫山虽然悠远,荒无人烟的路程对于笃信佛教的人来说,却像是一天就可以到达。如果没有这些哲人,美好的风尚和古迹怎么会存在呢?感应深邃的哲理,领悟西方佛法的启发,心中又是一阵的长久的思索。大家对今日同游佳景感到十分高兴,又感叹良辰美景难以复再,心中之情不可压抑,于是一同吟咏诗篇。

多项选择题

一般情况:小王,男,23岁,大四学生。生于一个小城镇,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性格孤僻、内向、腼腆、爱面子、不善于表达、自尊心强。
主 诉:不敢与人正视半年余。
独自来询:刚进心理咨询室时,小王拘谨地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低着头盯住自己的脚尖,两只手也不知该往哪儿放,不停地搓来搓去,面部肌肉微微的抖动。
咨询师:你好!如果你同意的话,请你填写这张表格。
求助者:(低头沉默)
咨询师:你能抬起头回答我的问题吗
求助者:(抬头,脸红,不敢正视,并继续沉默)
咨询师:听说你的学校很不错!你是学哪个专业的
……(求助者渐渐有些放松)
咨询师: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
求助者:我……,我有些紧张,不敢与人正视。
咨询师:有多长时间了
求助者:差不多有一年了。
咨询师:你能说说最初的情况吗
求助者:上大三时,我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并向她写过一封求爱信,却遭到了拒绝。此后,就不敢看那位女同学,只要一见到她就感到慌张,并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后来,发展到看其他女生时也感到心里发慌;再后来甚至见到班里的男生也不敢抬头。上课也总是坐在第一排,认为这样可以避免与别人的目光对视,否则,就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不匀,出虚汗,胸闷感。从那以后,上课经常“走神”,已影响学习。
咨询师:一年来,一直这样吗期间,有没有什么变化
求助者:是的。上次有一位同学到我家来商量毕业分配的事,我感到很难应付,希望这位同学能快点走。事后,爸爸无意中对我说:“你和同学讲话时脸有点抖。”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害怕与人交往了,甚至都不敢正视亲友,更别说去社交场所,与陌生人接触了。
咨询师:就是说,从那以后,就加重了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与我说说,你是如何看待交往的
求助者:我知道交往的重要。也曾看过不少关于交往方面的书,但是一到实际生活中就身不由己了,难以克服。总是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目光和表情不自然,想摆脱这种处境却愈加不能。
咨询师:哦,是这样……(说明问题的性质并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和心理咨询相关事宜)……我想了解你的一些成长经历,你能介绍一下吗
求助者:……大约在五六岁时,我与邻居小女孩玩“过家家”,曾相互窥视过生殖器……7岁那年,到这个小女孩家去玩,正看到其解小便,我便好奇地摸了一下小女孩的阴部,恰巧被小女孩的妈妈看见了,她把我拉出屋子,当着邻居的面,抽了我一个嘴巴,吓得我不知道自己闯了多大祸,慌忙向她告饶,乞求她不要告诉我妈妈……
咨询师:(这件事引起了咨询师的注意,并解释)……虽说这件事已过去十几年了,但在你的记忆中仍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种印痕会由于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求爱受挫)而被激活,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此外,同学到家中探讨问题时父亲无意中的一句话又强化了你的恐惧心理,进而产生了“病态”的症状。……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这种挫折反应在潜意识中被转换为回避反应(回避女生),回避反应又导致了你产生泛化心理现象,即由对某一人的回避发展为对周围更多人的回避反应,进而形成了现在的病症。
(求助者表示理解咨询师的解释)……
咨询师:(与求助者讨论咨询方案)

对该求助者进行咨询比较合适的方法有( )。

A.放松训练

B.生物反馈

C.分析治疗

D.咨客中心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