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贷》)
②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小题1:对以上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却落了空,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
B.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子游引述孔子的话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问话。
C.孔子重视音乐教化,虽说各种音乐的境界有所不同,但都可以用来治理国家。
D.孔子开始用“割鸡焉用牛刀”戏谑子游,最终还是肯定子游的礼乐实践。小题2: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牛刀”是喻体,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指
和 (2分)
小题3: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4分)
小题1:C
小题2:“割鸡”指治理武城县;“牛刀”指礼乐之道。
小题3:①平等对待学生,教学中谦和地与学生展开探讨。(2分)②知错能改,面对子游的反驳能虚心接受。(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C“但都可以用来治理国家”错,孔子认为“郑声淫”必须“放郑声”即禁绝郑国的音乐。
小题2:
题目分析:“割鸡焉用牛刀”是一个常用成语,意思是比喻用大的方法来解冻小的问题而大材小用。文中孔子则用它来比喻用礼乐之道来治理受到县城。
小题3: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两个概括角度,一个是待人平等,二是知错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