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河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①上游,称其文为“元化格”。
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后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
注释: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②扈从:随从护驾。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匿香山寺。匿:藏匿
B.定之学校为河朔冠冠:帽子
C.例置弓手百余例:按照惯例
D.海陵拜平章政事拜:(被)授官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砺性刚直无所屈②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B.①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C.①韩昉见而异之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D.①海陵深器重之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
⑵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
⑶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
⑴盗贼需要的不过是钱财,我这样一贫如洗,还预备什么呢? (所利,1分;“何备”应为“备何”,1分; 语言流畅1分)
⑵百官在朝廷上(跪拜)祝贺,只有胡砺不跪。(庙堂,独,句意各1分)
⑶彦恭的官职比你低,因为他过去的功劳,所以让你做他的副手。(旧劳,副,句意各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冠军,第一
小题2:
题目分析:A、①②“所”都是助词,和后面的动词一起构成所字结构。B、①“其”,人称代词,他的。②“其”,指示代词,那。C、①“而”,连词,表承接。②“而”,连词,表转折。D.①“之”代词,他。②“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无义。
小题3: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少年时期非常好学。天会年间,金军攻占黄河以北地区,胡砺为金兵所掠,行至燕地时,逃跑藏到香山寺,与寺中雇工混居在一起。韩昉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显示他的志向,胡砺提笔一挥而就,情致清静平和,韩昉十分喜欢,于是收于门下,与他的儿子一起接受教育,从此学业一天天进步。韩昉曾经对人说:“胡砺才学进步很快,将来一定名显天下。”天会十年,考中状元,授予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过了很长时间,改任定州观察判官。定州的学校是河朔地区最好的,聚居到那里的读书人经常数以百计,胡砺督学不倦,经他指点的学生,均成为学校佼佼者,时人称胡砺示范文章为“元化格”。
皇统初年,胡砺任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后来胡砺改任同知深州军州事,兼任朝奉大夫。深州郡守残暴凶狠,蔑视下属同僚,胡砺经常用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砺。深州辖有五县,各县按惯例都设置了弓箭手,多者百余人,少者也有六七十人,每年向百姓征收钱币五千余万作为雇佣弓箭手的报酬。这些弓箭手大都是市井的无赖,以偷盗抢掠闻名。胡砺得知后,全部免除不用。随即就有流言传来:“某月某日,将杀胡砺。”有人让胡砺早做预备,以防不测。胡砺神情从容,说道:“盗贼需要的不过是钱财,我这里一贫如洗,还预备什么?”并且在夜间尽撤关卡哨兵,官署最终平安无事。
第二次补任翰林修撰,提升为礼部郎中,当时朝廷典礼大多由他裁决定夺。海陵王被晋升为平章政事,百官在朝廷上(跪拜)祝贺,只有胡砺不跪。海陵王讯问其中的原因,胡砺以朝廷的有关法令回答他,并且说:“穿着朝服跪拜,这是拜见国君的礼节。”海陵王听罢,不由得心服口服。从此,他对胡砺更加器重。天德初年,第二次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同修国史。因为母亲去世辞官守丧,服丧结束又任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正使,海陵王对胡砺说:“彦恭的官职比你低,因为他过去的功劳,所以让你做他的副手。”后来升为翰林学士,改任刑部尚书。伴驾到开封得病,海陵王多次派人前去慰问,终病逝,海陵王为他深深哀悼惋惜。享年五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