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①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②,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慊:快,痛快。②正:止,中止。
(1)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之气”?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答:
(2)以下两句话都是孟子说的,它们能否体现孟子的浩然之气?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②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孟子•尽心下》)
答:
(1)(3分)①要靠正直来培养(1分);②要与正义、正道相辅而行(1分);③要靠日积月累,而不能急于求成(1分)。
(2)(3分)第①句话,孟子认为向权贵进言时,要敢于藐视权贵,不要因对方位高权重而有所畏惧。(1分)第②句话讲的是绝不为贫贱、富贵、权势的压力改变自己的志节操守。(1分)这两句话都显示了理直气壮(或不卑不亢)、正义凛然的气势,体现了孟子的浩然之气(1分)。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语意理解和概括内容要点题,其前提是正确翻译文段和理解重要概念“浩然之气”的含义。参考译文: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说清楚啊。这种气极为浩大,极为刚强。用正直培养而不损害它,它就能够充满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必须与正义和正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软弱无力了。这种气是通过蓄养正义而生成的,而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如果行为有一点愧歉之处,这种气就软弱无力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正义,因为他把正义看成心外的东西。(对浩然之气,)我们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中不能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富贵不能使其迷乱思想,贫贱不能使其改变心志,威武不能使其屈服。
向位高显贵的人说话,要藐视他,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