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注】而道不行,耻也。”(《孟子·万章下》)
【注】 本朝:朝廷。
(1)孔子和孟子对职权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的认识?(2分)
(2)你是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罪”和“耻”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他们都认为,在什么职位就要做什么事,不越权。(2分)(2)①“罪”指“获罪”。地位低下却高谈阔论,评议朝政纲纪,是要获罪的。②“耻”指“耻辱”。出仕为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不这样做就是耻辱。
题目分析:第(1)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职”即孔子和孟子语段中所说的“位”;“权”即孔子说的“谋其政”和孟子所说的“言”“道”。两人对这一问题的共同观点,即“位”与职权应相当。第(2)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孟子认为“罪”和“耻”的内容,分别是“位卑而言高”和“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即越权有罪,不履行职责便是耻辱。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②孟子说:“地位低下却议论高官主管的政事,这是要获罪的。在朝廷做官而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是耻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