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①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②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此处省略6个字)!”
【注】①彻:周代的田税制度,十分取一。②舅:丈夫的父亲,公公。
小题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小题2:根据上面的材料,概括孔子在国家财政分配方面的思想。(3分)
小题1:苛政猛于虎也(2分)
小题2:藏富于民。孔子反对通过加重百姓税收负担来使国家富裕。一味地加重百姓税收负担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在收成不好的年岁,国君更要平衡好国家用度和税收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保证社会稳定、人口增加,从而使国家富强、百姓富足。(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根据“昔者吾舅死于虎”与“无苛政”很容易想到“苛政猛于虎也”。
小题2:
题目分析: 解答时要抓住题目要求中“国家财政分配方面”这一关键短语,揣摩孔子所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的意思——百姓富足,您又怎么会不富足呢? 百姓不能富足,您又怎么能算上真正的富足呢?——就可概括出孔子在国家财政分配方面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