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太祖,太祖甚怒。度辽 * * 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陇西太守,转为南安。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督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 * * 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支度州界军用之余,以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 * * 。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陇西太守领:兼任

B.诸葛亮出祁山值:恰逢

C.常乏谷苦:痛苦

D.以金帛犬马市:购买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达白太祖蚓无爪牙

B.而臣醉见识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C.支度州界军用之余度我至军中,公

D.随时供给家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得知徐邈违令饮酒而大怒,准备处罚徐邈,最终因校事赵达和度辽 * * 鲜于辅二人的劝谏才得以免刑。

B.明帝认为凉州地处遥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徐邈不负所望,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C.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D.朝廷任命徐邈为司空,徐邈认为三公是讨论国家大政的官员,自己又老又病不宜担任,最终坚决推辞不到任。小题4:把原文中加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5分)

译文:                                                                   

                                                                         

(2)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

(1)然后以仁义劝导百姓,建立学校,申明教化和法令,进用善良的人,贬黜邪恶之辈,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百姓都归顺于官府。

(2)若罪行严重,他便先通知其所部首领,使他们知道,然后再将犯死罪者斩首示众,所以少数部族信任和畏惧他的威严。

小题1: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中的苦,应该是动用法,以…为苦恼的意思。

小题2: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B都是介词,因为。A.代词,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副词,表顺承;副词,表条件。D.第三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

小题3: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A项,校事赵达是报告徐邈饮酒之事,并未劝谏。

小题4: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县人。曹操平定黄河以北地区,征召他为丞相军谋掾,任试守奉高县令,入朝担任东曹议令史。魏国刚建立时,任尚书郎。当时法令禁止饮酒,而徐邈却偷着饮酒直至沉醉不醒。校事赵达向他询问曹中的事务,徐邈回答:“中圣人。”赵达将此事报告了曹操,曹操大怒。度辽 * * 鲜于辅进言说:“平常人们喝酒的人把清酒叫圣人,把浊酒叫贤人,徐邈本性谨慎重节操,只是偶然喝醉酒才说出这样的话。”他因此才得以免于刑事处罚。后来任领陇西太守,转调南安太守。

魏文帝受禅登基,他历任谯国国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到之处,都令人称道,赐予爵位为关内侯。皇帝御驾幸临许昌,问徐邈说:“经常作中圣人没有?”徐邈回答:“先前子反在谷阳死去,御督因饮酒而受罚,臣下嗜酒如同他们两人一样,不能自制,时常仍作圣人。然而身上长瘤子的人因为丑陋而留下名字,而臣下却因为醉酒为陛下所认识。”皇帝大笑,看着左右的人说:“名不虚传。”迁升他为抚军大 * * 军师。

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到任后,正巧蜀汉丞相诸葛亮出祁山来攻,陇右的三个郡都反叛了。徐邈立即派参军及金城太守等讨伐南安的贼人,将他们击溃。黄河西部地区少雨,经常被缺少谷物所困扰。徐邈在武威和酒泉修建盐池以收购少数部族的谷物,又广泛开辟水田,招募贫民租钟田地,从而使这一地区家家丰衣足食,官府的仓库也装得满满的。于是支取供给本州界内的军事费用之外的钱,来购买金帛和骏马,以供应中原地区。他还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保存在官府之中,然后以仁义劝导百姓,建立学校,申明教化和法令,进用善良的人,贬黜邪恶之辈,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百姓都归顺于官府。西域地区同中原发展了关系,蛮荒地区的部族也前来进贡,这些都是徐邈的功劳。因为征讨羌人柯吾有功,被封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加官为建威 * * 。徐邈对待羌人和胡人,不过问小的过错;若罪行严重,他便先通知其所部首领,使他们知道,然后再将犯死罪者斩首示众,所以少数部族信任和畏惧他的威严。他所得到的赏赐都分发给部下将士,从不拿到自己家中,他的妻子儿女经常衣食不足;皇帝听说后,予以嘉奖,并按时供给他的家用。他在任内 * * 邪恶,洗雪冤屈,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正始元年回朝廷任大司农,升迁为司隶校尉,百官都敬重忌惮他。后因为公事离任。又任光禄大夫,数年之后被拜为司空,徐邈感叹说:“三公是讨论国家大政的官员,没有合适的人选便空着位置,怎么能让我这样又老又病的人充任呢?”于是坚决推辞不到任。嘉平元年,年七十八岁,以大夫的职位死于家中,按三公的礼仪下葬,谥号为穆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开卷有益”之我见

  ①“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本就有好处。这个成语显然是鼓励人们读书。读书有什么样好处呢?

  ②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好书是人类知识更新的总结,是传播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它能引导我们走进人类知识更新的广阔领域。“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说得更生动:“书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新世界。”知识就是力量,无知建不成四个现代化。众所周知,读书是获得知识更新的主要途径之一。

  ③读书可以陶治性情,提高觉悟。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张海迪在日记写道:“我发现如果我离开了书,离开了知识,我就会垮下去,就会很快地死亡。”可以说,张海迪的高尚情操的养成,是跟她奋发读书分不开的。她越是看书,越觉得人生可爱,所以增长了生活的勇气和乐趣。

  ④读书可以增长才干。马克思曾经钻研了1500种书和54种报刊,为他撰写《资本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⑤读书可以提高读写能力。鲁迅总结自己写作经验时说:“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读书的好处,真可谓举不胜举。难怪高尔基曾经如此形象地描述自己:“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⑥读书要选择。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就要读好书,读有用的书。读书不加选择,漫无边际,会浪费宝贵时光。至于反动黄色书刊是腐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毒品,我们不仅不能“开卷”,还必须坚决予以取缔。

  ⑦我们只有明确目的,读好书,讲究方法,才能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1.从文中找出一个过渡句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出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和例子。

①道理论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论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如:“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④________,如:“马克思曾经钻研了1500种书54种报刊,为他撰写《资本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4.在第③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并改正。____改为____。

5.与第⑥自然段“漫无边际”的“漫”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漫山遍野

B.黄沙漫天

C.漫不经心

D.岁月漫长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