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邓 * * 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四: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政府少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政策来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8分)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什么?好在什么地方?模式僵化了又指什么?这一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10分)
(4)材料四中,里根政府对美国经济政策来番“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
(1)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反对政府干预资本家的经营(3分)。
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自由地经销商品和购买原料(3分)。
(2)变化:由政府不干预经济到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4分)。
史实说明:政府出面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等。(4分)
(3)指新经济政策(2分)。好在开始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度(4分)。斯大林时期,放弃新经济政策,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分)。管得过严,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2分)。
(4)原因:里根政府认为由于对经济过度干预等政策导致美国经济进入“滞涨阶段”(3分)。
成效: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以后经济持续增长,到90年代,美国经济呈现繁荣景象(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