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当都市里的人们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中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在意大利,人们家里的咖啡壶大多是用回收的可乐罐制得。请再列举一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收利用垃圾: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垃圾房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志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分类放置,造成这种现象可以排除的原因是__________。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多

C.居民的环境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3)下图是某居民小区中垃圾收集点(小圆圈)的布局,它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垃圾收集点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埋”是目前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设计合理、清洁的填埋式垃圾处理场,不仅要能填埋垃圾,而且要防止其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源的污染。如图是填埋坑的地下剖面示意图,图中P管设计所起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

A.排放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

B.收集在底部汇聚的过滤液

C.监测垃圾是否污染周围的地下水

D.作为衬垫层,防止过滤渗入土壤

(5)有人设想在住宅小区附近建立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厂,其流程如图所示。请将图中①②③所要表达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废纸、废塑料制复合板;有机废料炼油;废包装盒造纸;废旧服装纺纱织布等

(2)B

(3)分布不均匀,不合理,沿河放置污染水源;利用率,是否便于居民使用,对小区、景观的影响,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否污染环境,是否便于运输等

(4)C

(5)①垃圾(分类)收集点;②热量(或热能、能量、电能等);③再利用(或制砖、建筑材料等)

单项选择题

2500年前诞生的《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它的作者究竟是谁? 

司马迁在《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说,孙武和孙膑都确有其人,孙武生于春秋末期,孙膑则晚100多年,生于战国,各有兵法传世。由于孙武是春秋末期吴王的客卿,孙膑在战国中期的齐国担任过军师,因此班固在《汉书》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齐孙子》。《吴孙子》就是一直流传于世的《孙子兵法》,而《齐孙子》(《孙膑兵法》)在魏晋时已无记载。 

唐宋以后,有人对《孙子兵法》及作者提出疑问,认为此书源于孙武,却完成于孙膑;也有人认认为先秦著作往往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唐代杜牧说,孙武的兵法原有数十万言,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以成此书;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等不但怀疑《孙子兵法》其书为伪,甚至怀疑孙武、孙膑为同一人。 

孙武与孙膑是否同为一人?他们各自是否都有兵书留世?此谜在20世纪70年代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的考古发掘中被解。1972年,临沂地区偶然发现一座汉墓,陪葬品中有大量竹简,其中包括《孙子兵法》(105枚)、《孙膑兵法》(232枚),这批竹简经刮削、烤炙而成,做工精细,两端平整,无刀削痕迹,系先用锯锯成而后锉磨而成。银雀山汉简的形制、书写格式、篇题的处理及各式符号的运用等,均符合汉代的简册制度。 

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带给世人最大的惊喜,莫过于还原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全貌以及《孙膑兵法》十六篇。经专家整理分析,银雀山竹简中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都有文字保存,这是现存最早的《孙子兵法》版本,大约成书于西汉初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思想的版本,为校勘和研究《孙子兵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献价值非同一般。竹简本《孙子兵法》计2300余字,现存内容与宋代版本相比,有100多处不同点,十分值得研究。 

竹简本《孙膑兵法》整理出222枚,共得6000字以上,该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失而复得。该书整理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共十五篇;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这些实物证据揭示历史上的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也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记载的真实性,《孙膑兵法》确有其书。

根据本文,确定银雀山汉墓竹简年代依据的是:

A.书写文字 

B.陵墓特征 

C.陪葬物品 

D.简册特征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