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南黄河仍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营后,与三门峡、陆浑和故县等水库联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坝址以上的洪水。但小浪底至花园口的无控制区,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为13 400每秒立方米,千年一遇为21 600每秒立方米,花园口站百年一遇洪峰流量可达15 700每秒立方米,且预见期短,对堤防仍有较大威胁。        材料二  河南省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河南属豫州,故简称豫,因位于九州中心,所以也有中州、中原之称。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阳市,殷墟;登封县,观星台,元;登封县,净藏禅师塔;登封县,启母阙,东汉;登封县,嵩岳寺塔,北魏;太室阙,巩县,宋陵,北宋;淮阳县,平粮台古城遗址,新石器时代……

(1)材料一中黄河进入河南省出现了什么景观?存在什么样的隐患?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消除这些隐患。

                                                                                                                                                                

                                                                                                                                                                

(2)河南省为什么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请从河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等)分析。

                                                                                                                                                                

                                                                                                                                                                

(3)河南省有我国许多历史名城,历朝历代都留有众多的文物古迹,除了材料中列举的我国重点文物之外,你还了解哪些其他的名胜古迹?

                                                                                                                                                                

                                                                                                                                                                

答案

(1)“地上河”。容易决口泛滥。  一方面在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一方面在下游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泛滥。

(2)河南省大部分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湿润,黄河、淮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自然环境非常优越。同时地处中原地带,便于对国家的管理,是历史上许多统治者看重的地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3)开封铁塔、嵩山少林寺等。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学术通俗化不是学术娱乐化

王彬彬

  近些年,学术突然与大众亲近起来。不少具有学者身份的人,在电视上以时髦的话语方式,谈先秦诸子,谈三国风云,或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出版界自然也不甘落后,趁机大出这类以浅显易懂而又充满噱头的方式谈论“学术问题”的书。有人对之非议,也有人出而辩护。辩护的理由是:学术的通俗化是必要的,学术走向大众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是极易混淆却又大不相同的两回事。

  学术研究的目的,最终是要影响社会,影响大众的生活。实际上,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许多常识,当初都是高深的学术观点。抽烟有害,如今尽人皆知,当初却不过是实验室里的结论; * * 的意识和观念,在中国也日渐普及,起先却仅仅是象牙塔里的呼声。学术的通俗化,其实一直以各种方式在进行着。过去的学者,是很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的,他们往往一方面从事很专业很艰深的研究,一方面又致力于将自己专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并使这种普及性的著作成为经典。费孝通、萨孟武,都是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学者,他们都拥有多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行世;至于他们的《乡土中国》、《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这样的著作,则是在非专业的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结集,都是民国时期的“通俗经典”。

  在将学术通俗化时,必然要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水平,必然要将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牺牲掉。但这丝毫不意味着迎合大众、讨好大众。如果说,一个学者,在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时,应该心怀一种神圣感,应该有着对学术的敬畏,那他在从事将学术通俗化的工作时,这种神圣感,这份敬畏之心,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学术通俗化,目的是在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仍然是以对大众启蒙为目的。它不是要强化而是要摧毁、改变大众心中某些固有的东西。

  以这种眼光来看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称之为学术娱乐化或许更合适。将学术娱乐化的目的,无非是名与利,迎合和讨好大众,就是他们的基本策略。大众最想听什么,听了什么最开心,他们就说什么。而将学术通俗化绝不这样。不妨以萨盂武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为例。在这本通俗性的学术著作中,萨孟武对梁山泊集团予以坚决的批判和否定。他强调,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造反集团,在中国历史上屡屡起着极其恶劣的作用。这样一种对“梁山好汉”的评说,显然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而萨孟武的目的,就是要摧毁改变大众长期以来对“梁山好汉”的仰慕崇拜,就是想清扫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如果让今天的那些热衷于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来讲《水浒传》,他们决不会这样讲。他们一定会极力歌颂“梁山好汉”的“义”与“勇”,一定不敢对他们的滥杀无辜、打家劫舍有半句微词。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他们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迎合社会上的“水浒气”。为了讨得大众更多的喜爱,也不妨顺便称林冲为“帅哥”,说李逵是“猛男”。而大众呢,大众自然乐得合不拢嘴。在这合不拢嘴的过程中,大众身上原有的“水浒气”,就被进一步强化了。

1.根据文意,下列对“学术通俗化”的理解,确切的一项是[ ]

A.学术走向大众,影响大众的生活,与大众亲近起来,让大众最开心。

B.将学术专业艰深的成果以“通俗经典”的形式尽可能地向社会普及。

C.牺牲掉学术著作中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好恶。

D.浅显易懂,但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不会讨得大众的喜爱。

2.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零距离接触”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

B.“零距离接触”是为了迎合大众,讨得大众更多的喜爱。

C.与大众“零距离接触”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

D.学术娱乐煞费苦心,在一定程度上更强化了大众心中某些固有的认识。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如今尽人皆知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常识,都是由当初高深的学术观点,借助学术通俗化方式逐渐普及形成的。

B. 无论是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还是从事学术通俗化的工作,学者们都应心怀一种神圣和对学术的敬畏。

C. 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常常以时髦而又充满噱头的话语方式,来解读古今中外的“学术问题”。

D. 对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将学术通俗化的学者和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