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探究题

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1:让钢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

步骤2:让钢球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2

步骤3: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3

(1)比较v1、v2,可知v1_______V2(选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设计步骤l和步骤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步骤______ 和步骤3可以探究动能大小和物体______的关系。

答案

(1)> ;小球在A点处具有的重力势能大于在B点处的重力势能

(2)探究在质量一定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3) 1; 质量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划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思维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限制了思考,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对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愿望和灵感,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忽略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情感因素不足,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缺乏认知中的愉悦和激励。

  以上情况激发了多方面的探讨,其中,建立在吉尔福特智力结构基础上的威廉斯创造思考策略在理论上较为合理,在教学实践中较受欢迎。

  吉尔福特1956年和1965年提出智力结构模式,以思维的运作、内容及结果的因素分析和形态综合这样三个向度来解释人类知识的结构。依据吉尔福特的理论模式,人类共有120种智力构成要素,其中以运作向度的扩散性思维和结果向度的转化两因素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扩散性思维,有些学者把它说成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在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中,与扩散性思维有关的智力有24种。威廉斯根据吉尔福特的理论,经10年实验,数百名教师参与,归纳出18种创造思考教学的策略。威廉斯认为,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教材或教学内容为中心,而现代教学则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这两者忽视了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只有将三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他曾设想过在不同学科中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认识、感情和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威廉斯的研究,由于其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明确性而易为广大老师所接受,并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收到显著的效益。

创造性教学的目标是()。

A.培养智力

B.培养自学能力

C.培养创造性思维

D.培养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