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课文《我用残损的手掌》完成下面各题。

1.贯穿全诗的抒情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说到“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无形的手掌”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那里”具体指的是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把“那里”比作“太阳”和“春”,说明“那里”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具体分析诗歌前后两部分中作者的感情倾向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描写景物?请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产生的联想  

2.“无形的手掌”在这里指诗人的思绪。诗人对祖国的眷恋在大地上驰骋,所到之处,留下的都是国土被侵略者践踏的印象。  

3.中 * * 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4.能给中国大地带来光明和苏生。  

5.这首诗的前后两部分对比鲜明,从词语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多用消极的、冷色调的词,如:残损、彻骨、寂寞、憔悴、阴暗等,极恰当地表达了诗人对占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表的感情。后半部分多朋积极的、暖色调的词,如:爱、希望、永恒等,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6.①视觉: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②触觉: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③嗅觉: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