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文化”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 文化产业发展
表:2011年我国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
产 业 | 产值增速 | 利润增速 | 能耗增速 | |
传统产业(部分) | 金属加工 | 30.2% | l9.2% | 18.0% |
钢铁 | 29.2% | 13.7% | 27.5% | |
机械 | 39.9% | 11.5% | 17.5% | |
文化产业(如出版、电影、动漫) | 79.5% | 49.0% | 1.1% |
(1)上述表格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根据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当前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经济意义。(10分)
话题二 文化道德素质
当前,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面对跌倒的老人无人敢扶,轧伤了的孩子无人敢救;做了好事反成肇事者,见义勇为反而走上被告席……但也应当看到,这只是社会的个别行为和少数现象。近来,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而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他们的行为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2)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相关知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青年学生应如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12分)
话题三 建设文化强国
这些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还很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一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时,这一产业才称得上是支柱产业,但2011年文化产业只占2.75。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议程之一就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结合话题三,运用唯物史观有关原理简要说明为什么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8分)
(1)①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产值增速比较快,利润增速比较快、能耗增速比较低,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潜力巨大。(4分)
②生产决定消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化产业属于知识经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思想保证。(6分)
(2)①青年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分)
②青年学生要继承中 * * 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学习道德模范身上体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与时代气息,并发扬光大。(3分)
③青年学生要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分)
④青年学生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3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现状要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之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就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答出两点即可得8分)
题目分析:(1)本题第一小问以图表加注释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及归纳问题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图表及图表下面的注释并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图表及注释反映的全部信息。解答本题既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在产值增速、利润增速及能耗增速等方面的优势,也不能忽视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的现状。本题第二小问限定的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角度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学生熟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再结合材料不难得出较为完整的答案。
(2)本题限定的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本题要求学生答出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措施,解答本题学生可从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建设目标等角度展开叙述。
(3)本题要求学生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要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唯物史观”包括哪些具体的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分析话题三并从对话题三的理解中找到答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