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份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民意调查
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结果如下:
关于新政的最大成就:“28%认为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1%为金融业改革,11%为自然资源保护,7%为社会安全,5%为农业项目,4%为劳工政策,3%为取消《禁酒令》……”
关于新政的最差表现:“23%认为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16%为各类支出,12%为农场规划,6%为劳工政策,5%为政府对商业的干预,5%为最高法院计划,4%为成立国家复兴署(NRA),3%为取消《禁酒令》,2%为提高税费……”
注:民调同时表明处于高收入阶层的公民认为罗斯福遏制银行业危机的举措是有效的,但对他的消费政策及其救济政策则表示强烈反对。那些处于低收入阶层的公民对救济政策拍手称快,但却对减少家畜表示极大地不满。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同答:
(1)这份民调显示通过罗斯福新政,美国社会在哪些方面开始转型?(3分)
(2)根据材料的观点,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
(3)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6分)
(1)社会形态: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型。(3分)
经济理论:由亚当斯密自由放任向凯恩斯主义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转型。
社会保障:由民间保障向国家大规模立法保障转型。
社会救济:由直接救济向“以工代赈”转型:劳资关系由紧张趋向缓和等等。
政府理念:由建立之初政府保障个体自由尽量减少政府干预向国家大规模干预调控转型。(任意三点得3分)
(2)《辛丑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 (3分)
(3)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基础; (2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2分)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传播等,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2分)
题目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新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注意时间限定“1901年到1920年”,列举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史实即可,如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3)本问考查综合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
点评:本题围绕罗斯福新政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命题,展示了近代中国的曲折发展,注意培养综合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