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 有关罗斯福新政的一组图片
材料三 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2分)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内容?(4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6分)
(3)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你对计划和市场有什么认识?(3分)
(15分)(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调整工业生产(《工业复兴法》)、举办公共工程。(4分)
(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4分)
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2分)
(3)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3分)
题目分析:
(1)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再根据图片判断是调整工业生产(《工业复兴法》)、举办公共工程的措施。
(2)注意从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等角度回答,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再根据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回答影响。
(3)注意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前者利用计划,后者利用市场,据此进行分析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点评: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