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读下图,“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2004年)”,完成:

小题1: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小题2:关于①、②、③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干旱或高寒区,所以第一产业比重小

B.②自然条件优越,所以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C.③交通便利,生产力水平高,二、三产业比重大

D.①沿海区位,交通便利,历史基础好,二、三产业比重大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考查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

小题1:根据图表判断①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小,二三产业比重最大,所以为东部经济地带;③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二三产业比重最小,所以为西部经济地带。

小题2:根据第一小题,判断①为东部,②为中部,③为西部。东部具有沿海区位,交通便利,历史基础好,且自然条件最优越,二、三产业比重大。

判断题
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

材料三 

福建出口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例     福建外贸出口值占本省GDP的比重

年 份比 例年 份比 例
1952年0.3%1955年0.79%
1978年1.9%1975年5.10%
1988年3.9%1985年7.55%
1990年4.3%1990年25.43%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8分)

(2)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3)联系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