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小偷献技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赍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

  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 * * 之帷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得 * * 之帷,使归之于执事。”

  明又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 * * 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

  故曰: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也。(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1.下列各句中,画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不给带,冠不暇——戴正

B.此非左右之所得——不译

C.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退却

D.子发因使人归之——派遣

2.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偷则夜解齐 * * 之帷帐献之/耳得之为声

B.楚将子发好求技道士/后人哀之而不鉴

C.子发将师当之/娘指扣门扉曰

D.明又复往,取枕/汝勿悲

3.用“/”给加粗的句子断句。

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 * * 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A

3.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 * * 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

4.①偷窃的人,是盗窃天下之物的,(您)为什么以礼仪接见他呢?

②戍边的士卒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楚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古诗。(4分)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近,消息海云端。

小题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蟾蜍亏复圆”句,既表示友人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暗含怀念之意。

B.二联回忆朋友离开长安时的情景: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借以表现友人去后作者的寂寞而凄冷的心情。

C.三联回忆过去与朋友聚会的情景:在一个雷雨交加、寒气逼人的夏天的晚上,两人聚会一起,欢叙友情。尾联是希望从“海云端”那儿得到朋友的一些消息。

D.“兰桡”句中的“兰桡”,指用木兰树做的桨,这里代指船,也形容船的珍贵。“殊”是特殊、不一般的意思。小题2:对这首诗表现手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先叙与朋友离别情景,再用倒叙写昔日聚会之乐,最后从回忆到现实,写对朋友的一片忆念想望之情,行文曲折而笔势流畅。

B.全诗通过“忆”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字面上虽没直说,但处处是“忆”,将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而饱满。

C.诗的颔联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尾联的“海云端”点出消息之渺茫,全诗显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章法独到。

D.全诗极力渲染凄厉萧瑟的气氛,借以反衬诗人想起朋友时的高兴之情,处处都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