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材料一 华盛顿(1933年)6月16日讯——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

材料二 华盛顿8月19日讯——当罗斯福总统上个星期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烟煤矿主召来并告诉他们要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意时,他只不过是遭遇了近40年中所有总统都遭遇到的命运罢了。……

——以上资料摘自《纽约时报10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材料三 在罗斯福纪念馆里还存留着罗斯福当年演讲时的一句话:“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选自《大国崛起·美国》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罗斯福总统的“复兴的计划”是“史无前例”的?其目的何在?(4分)

(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在推行复兴计划中遇到的阻力之一来自谁?在记者眼中,罗斯福将采取何种措施?(3分)

(3)罗斯福执政时是怎样保障“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的?(3分)

答案

(1)此前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预经济生活;通过改革摆脱经济危机。

(2)来自企业主。罗斯福将动用国会授予他的权力干预经济,迫使烟煤矿主等企业主们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

(3)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法》;推进劳资谈判,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第(1)题回答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目的。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容易获取信息。第二问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来回答。第(3)题回答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救济方面的内容。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我则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开始。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