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注:①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项中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岁四五访其庐/大概        

B.自昼竟夜,忘寝食/恐怕

C.虽细事不也/马虎        

D.辄一之/求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求知人                   ②不拘时,学于余

B.①不妄人接                   ②欲呼张良俱去

C.①与缺而未知者               ②重为乡党

D.①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     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5.用“/”线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6.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D

4.A

5.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6.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②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钱无钱

  钱百万姓钱名百万。钱百万姓钱却没有钱,钱百万的钱只能看不能用。钱百万的钱不是假钞,不是冥钱,是货真价实的钱币,只是不能流通罢了——钱百万的钱,全是古钱。人称钱百万是古庙镇一怪:乃钱币爱好者也。

  每天,钱百万都不忘把那些收集的钱币拿出来反反复复地摩挲欣赏,组合排列,辨识鉴定,乐此不疲。

  钱百万的钱币使小镇人大开眼界,其中有空首布、有齐刀、有秦半两、有汉代厌胜钱、有永安五铢、有开元大钱、有北宋铁母、有太平天国珍钱,更多的是清代的钱币,真可谓洋洋大观。

  钱百万是退休的小学教师,那点可怜的退休金还不够他每月搜罗两三个钱币。钱百万唯有从牙缝里抠,平素鱼肉几乎是不进门的,常常素菜一碟、白饭一碗,自得其乐。

  幸好早先这些古钱币在小镇人心目中并不金贵,半送半卖给钱百万的。

  近年开放了,小镇人渐渐明白:这些古钱币其实老值钱呢。因而再不肯轻易售之于钱百万

  渐渐有了专做古钱生意的,在小镇上收了贩到市里、省城里。古钱价被越抬越高。

  钱百万开始望钱兴叹。看中的,爱不释手的,却无钱购之。钱百万先后发现了圜钱、饼钱、永乐钱异品等,看得钱百万心儿痒痒,又恨恨不已。

  钱钱钱,我钱百万姓钱名百万,拥钱“百万”想集几枚喜之爱之的古钱却阮囊羞涩,这钱币岂不是不集还罢,越集越气。

  那些发了的大款,仿佛洞察了钱百万的心理,三天两日有人上门来拜访钱百万,意欲高价收购钱百万的古钱珍藏。头几次来的,无不被钱百万骂了个狗血喷头。

  后几次来的,钱百万快人快语:“免开尊口。”

  再后来上门的,钱百万傲然不理。

  来人不急不躁,只叙家常,不谈钱币。

  说起来钱百万家也真可怜,屋里摆设像开阶级教育展览,除了钱币别无它物。

  来人很诚恳地说:“人生在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些钱币是能吃是能用,还是能带到棺材里?苦了一辈子,没享半点清福,怨不怨?凭你的经济实力,再想觅个看得上眼的古钱币比登天还难,与其空守着,还要提心吊胆防别人来偷来骗,倒不如趁早出手,也免操了那种种的心思,乐得眼不见心不烦。一个人安享天年,强似现今这般千倍百倍呢……”

  钱百万颔首不语,心海涟漪微漾。

  钱百万经不住车轮大战式的劝说,再说对集珍稀古币已不敢奢望,终于狠狠心出手。说句笑话,钱百万多年来一直在做“钱奴”——为“钱”奔忙,为“钱”辛苦。如今算是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了,试试驱使、奴役金钱,不知啥滋味?

  钱百万真正有了钱后,搬进了古庙镇新建的公寓。家像个家了,也告别了青菜萝卜家常菜,酱瓜酱茄就泡饭的清苦日子。

  安逸得比死还难过的日子钱百万不久就厌了腻了。想想,整天无所事事,那日子如何打发。往往莫名其妙地感到恍恍惚惚,怅然若失,这种日子无聊透顶。

  钱百万终于受不住古钱的诱惑,又悄悄地开始收集古钱币。只是比之以前集钱币要难上十倍百倍。钱百万又忙碌了起来,他一枚一枚地觅,一枚一枚地集,生活似乎又有了盼头。他固执地搬回了原来的老屋,又吃起了酱瓜酱茄……

  有人说他:憨棺材!钱百万只当没听见,活得有滋有味。 

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