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所示山脉的走向是__________                _____(2分)_。

(2)甲河下游经常断流,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乙地区荒漠化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图中城市当初形成的最主要区位是________(2分),该地区冬春季城市大气污染较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图示地区文物古迹分布较广,但损毁较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2分)

答案

(1)西北—东南走向(2分)

(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沿途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下渗严重(6分,答到3点得满分)

(3)主要是过度樵采,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2分)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4分)

(4)河流(水源)(2分)  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取暖用煤量大,粉尘排放多;多风沙天气,悬浮颗粒物多;地处河谷地带,污染不易扩散(4分,答到2点得满分)

(5)气候干旱,风沙侵蚀严重。(2分)

题目分析:

(1)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区域的山脉为祁连山脉。祁连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

(2)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甲河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下渗强烈,沿线用水量大,导致下游可能出现断流。

(3)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引起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采取的措施可以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

(4)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水运、军事防卫三个方面,其中水运包含河流交汇处,河流航运的起讫点,河口位置等。干旱区域城市分布主要接近水源。该区域冬春季节污染严重的原因有: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取暖用煤量大,粉尘排放多;多风沙天气,悬浮颗粒物多;地处河谷地带,污染不易扩散。

(5)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作用。

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