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 * * 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 * * 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到1952年底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二.1953年中 * * 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被砍,家禽被宰杀。”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大规模展开了什么运动?(1分)其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件事?(1分)
(3)材料四中的歌谣是指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1分)
(4)材料一.二.三.四中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哪些?(3分)
(5)结合材料三,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1分)
(1)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答到一点即可)
题目分析:
(1)根据材料一1952年在农村开展的大规模运动是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得到土地生产积极性就提高了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根据题意“……引导农民生产合作化道路……”可知,这是三大改造之一的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3)根据材料三内容可知,这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材料一、二、四都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材料三是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人民公社运动的严重失误给我们带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的经济规律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涵盖了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农村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些经验和教训,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的性质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本上是相适合的,这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