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8分)
(2)他当时在广东划的“圈”总共有多少个? (4分)
(3)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6分)
(1) A、“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 (1分)
B、“老人”指的是邓 * * 。 (1分)
(2) 3个(深圳、珠海.汕头) (1分)
(3) 不同意。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充分享有主权的前提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 (2分)
题目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根据歌曲《春天的故事》反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材料中的“1979年是个春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所以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指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 * * 。
(2)“划了一个圈”,广东划“圈”是指在广东开放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此题是判断题,首先判断不同意该说法,理由学生只要能从改革开放的目的,意义结果等方面回答即可,如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充分享有主权的前提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等方面回答即可得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 * * 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极大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的利用外资和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的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足,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强国富民的必经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和影响同学们要重点识记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