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社会主义在中国是有生命力的,因为他从根本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是有优越性的,因为它始终把人民当做是国家的主人,联系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材料二:1979年,邓 * * 强调指出:“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从今往后我们要吸取教训”。
材料三:俄罗斯 * * 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杜马议员库誉佐夫说:“中国领导人选择了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前所未有.难以估量的成就”。
材料四: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事件是什么?(1分)试举一例“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1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各指什么事件?(2分)“一刀切”产生了什么危害?(3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从哪次会议后开始的?(1分)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1分)
问题四:以上材料和苏联解体的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2分)
问题一:标志事件:三大改造的完成 (1分)。 例子:①一国两制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对一个即可) (1分)
问题二:“一口吃个胖子”指的是: 大跃进 。(1分)“一刀切”指的是: * * (1分)
危害: ①传统文化被摧残;②民主法制被践踏;③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④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 (写对3个即可)。(3分)
问题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意义: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1分)
问题四:启示:①要关注民生;②要改善民主;③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④要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对2个即可)(2分)
题目分析:问题一考查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应该是所有制由私有制转为公有制的时间,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或措施就能提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问题二说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出现过严重挫折,比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的损害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灾难。
问题三中说到的“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就是符合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思想路线、工作重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整后出现的情况。
问题四结合前三个材料中国发展的历程及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历程可以从中了解,制定的政策或措施一定要实事求是,要符合本国的国情,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