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有助于解决此困扰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邓 * * 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中共十二大上的相关决策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本小题考查的知识是建设有中国同色的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个过程主要是在邓 * * 同志的领导下完成的。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步伐,1982年的十二大邓 * * 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7年十三大他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不少问题,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这关键时刻,邓 * * 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通过谈话回答了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对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故答案是B

实验题

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解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1米处各点亮一盏25 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 瓦灯换成40 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 瓦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 瓦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瓦、100瓦、250 瓦,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下:

灯的功率/瓦灯功率的平方数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米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2562511
4016001.261.6
6036001.552.4
1001000024
250625003.1610
步骤一、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一盏200瓦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__________米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瓦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解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