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3年全国第一次普选   第一届人大召开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纪念邮票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任举一例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2)

材料二  1967年8月5日,刘 * * 在 * * 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 ,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 * * 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 * * ?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材料三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 *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2分)

答案

(1)成就:实现了第一次全国普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任何一点皆可1分)意义: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任何一点皆可,但前后关系对应)(1分)

(2)背景:“ * * “时期,全国陷入大动荡;(1分)问题:民主与法治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 * * 被严重践踏。(1分)

(3)史实:颁布1982年宪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回答出改革开放后的其它法律也可,如《民法通则》等)(2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有:1953年实现了第一次全国普选;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史意义: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确立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2)本题考查的是 * * 期间民主法制的破坏。材料二反映的是 * * 期间,刘 * * 作为国家 * * 受到严重的人身迫害,所以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 * “时期,全国陷入大动荡。此现象反映了 * * 期间,民主与法治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 * * 被严重践踏。

(3)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是颁布1982年宪法,并制定了《民法通则》等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填空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