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黄铜矿是工业炼铜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CuFeS2,现有一种天然黄铜矿(含少量脉石),为了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现称取研细的黄铜矿样品1.150g,在空气存在下进行煅烧,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实验后取d中溶液的置于锥形瓶中,用0.05mol/L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初读数为0.10mL,末读数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样品所用的仪器为           ,将样品研细后再反应,其目的是

                                                     

2、装置a的作用是             

A、有利于空气中氧气充分反应 b、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C、有利于气体混合          d、有利于观察空气流速

3、上述反应结束后,仍需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            

                                    。

4、滴定时,标准碘溶液所耗体积为            mL。判断滴定已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                                

5、通过计算可知,该黄铜矿的纯度为            

6、若用右图装置替代上述实验装置d,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编号)

答案

1、分析天平(1分)、提高反应速率,并使黄铜矿充分反应   (2分)

2、b 、d  (1分)

3、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吸收   (2分)

4、20.00 (1分)、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并半分钟内不褪色    (2分)

5、80% (1分)

6、 ②   (2分)

a装置提供干燥的空气,b装置煅烧样品,c装置可除去未反应的氧气,d装置来吸收生成的SO2气体。

1、由题给数据可看出要求精度较高,所以称量样品应该用电子天平;煅烧样品时,为提高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可研细样品以增大接触面积;

2、3:a装置除了干燥空气以外,还有利于观察空气流速,更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反应完毕后,仍需通一段时间的空气,保证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被d装置吸收

4、滴定管初读数为0.10 ml,末读数为20.10ml,所以标准碘溶液所耗体积为20.00ml;

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I2+SO2+2H2O=2HI+H2SO4,当SO2反应完毕后,碘可使淀粉呈蓝色。

5、由下列关系式可得:

CuFeS2   ~   2 SO2    ~    2I2

184g                           2 mol

0.92g                    0.05×0.02×10mol

故黄铜矿的纯度为:0.92/1.150=80%

6、本实验是通过硫的转化来算出CuFeS2的质量再求纯度的,这就要求SO2能准确求出,显然①③都存在SO2的溶解损失问题,而把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SO2将全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即存在氧化还原反应:3SO2+2NO3+3Ba2++2H2O=3BaSO4↓+2NO↑+4H+,通过关系式:SO2——BaSO4即可求解。

判断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孟 德 传
宋·苏 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神勇营的逃兵。②利:同“痢”。③候者:哨兵。④自告者:自首的人。⑤物:这里指众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三死者,吾不复矣——恤:体恤。
B.凡猛兽能识人气——类:大都。
C.逡巡耳而去——弭:低垂。
D.德自死矣——分:料想。
2.下列各组,全都表现孟德勇敢的一项是
[ ]
①以其衣易一刀十饼。 ②惟山之深者往焉。 ③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④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⑤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⑥今孟德其中无所顾。
A.① ② ④
B.② ④ ⑥
C.② ③ ⑥
D.④ ⑤ 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德少年时就有山林之志,强烈的愿望终使他从军队逃脱,抛离妻儿,只身进山。两年里九死一生,后来在商州被抓,知府宋孝孙准他复员为民。
B.作者认为孟德是一个有道之人,因为他“无所顾”,而“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所以不是“有所慕”就是“有所畏”,唯唯诺诺,苟存于世。
C.苏辙坚持为人因有浩然之气,在他早年的作品《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就有详细的表述。《孟德传》中赞扬的“无所顾”精神,就是“浩然之气”的表现。
D.文章前面叙事,后段议论。叙事生动,遭遇猛兽部分的描述尤为扣人心弦;议论深刻,将孟德与“世之君子”对照起来,尤有哲理意蕴。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为兵,不获如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