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男性,28岁。发热5天伴纳差、乏力、腹痛、腹胀、腹泻,自服退热药及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发热仍不退,于起病第10天住院。体检:体温39.8℃,心率92次/min,脾肋下1cm;质软,血培养(-)。

关于伤寒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在病程的第2~3周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及支气管肺炎

B.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对伤寒的诊断和预后有参考意义

C.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中毒面容,肝脾肿大,相对缓脉,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

D.最显著病变部位是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

E.在病程的第2~3周,肥达反应效价达高峰

答案

参考答案:E

解析:病人持续发热10天,相对缓脉及脾肿大,临床上要考虑伤寒可能。病人已服用复方磺胺甲唑(复方新诺明)及氯霉素多日,体温不退。氯霉素一向作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但近年对氯霉素耐药的伤寒杆菌日渐增多,且有地方性流行。因此对已用过药物治疗者,应做骨髓培养,以提高培养阳性率。尿、粪便培养通常用子病程第3~4周时,肥达试验第1周末开始阳性,第3~4周阳性率可达90%,其效价随病程演进而递增,第4~6周达高峰,但此试验特异性不强,有假阳性;亦有假阴性,目前不作为诊断伤寒依据。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