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到了《红楼梦》,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就走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

节选自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的小说一样,是从______开始的。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______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是进入______朝之后的事,这时______小说作为一种新的小说样式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大都是文人采用______而进行再创作的。

A.寓言故事;志怪、志人;宋;传奇;说书艺术

B.神话传说;志怪、志人;唐;传奇;民间创作

C.神话传说;历史传记;宋;讽刺;说书艺术

D.寓言故事;历史传记;唐;讽刺;民间创作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实际上是在考查小说史知识。应该知道,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的成熟。了解了这一点,就足以找到正确答案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

两片秋叶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本文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