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材料内容。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通畅。③字数不多于1500字。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行政许可法体现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行政许可法》经历了长时间的反复酝酿和修改正式实施,体现了还权于民、执政为民的理念和能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从1996年着手行政许可法的调研、起草工作,并形成了行政许可法征求意见稿。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行政许可法列入立法规划,由此,国务院法制办从2000年初开始,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初稿,于2001年7月几次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草案。草案经国务院第6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于2002年7月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九后、十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四次审议,2003年8月27日,十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以151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了这部法律,这么高的通过率在我国的立法史上也是少见的。在审议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负责,踊跃发表意见。仅在第四次常委会会议上,草案就作了8个方面、40多处修改。 《行政许可法》对政府行政许可程序的制度预先确立了有限政府的观念,同时也极大地方便群众,树立了服务政府、透明政府的理念。《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许可的范围,规定了不可设置行政许可的事项、收费原则、行政许可的时限、变更条件、补偿办法,并且规定只有法律和法规才有权设置行政许可,禁止行政许可转让等等;《行政许可法》第一次将那些市场主体做得了而且做得好的事项完全交给了市场主体,从根本上实现了还权于民;在《行政许可法》总共8章83条的法律中,有29条是关于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规定,占条文总数的三分之一,其涉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期限、听证、变更、延续、特别程序等行政许可实施的方方面面。有关程序的每一个条款中,无不体现了便民原则;《行政许可法》从根本上减少和控制行政许可的种类和数量,通过划定许可范围,列出许可项目等方式规范立法机关的设定行为;《行政许可法》明确要求,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原则。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等必须公开,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许可的依据,而且申请人有权要求行政机关提供相关的资料。起草法律、法规、规章的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之后,要将全部材料的目录和中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行政许可法》更着眼于监管,政府职能朝着规范市场方向不断推进,逐步建立责任政府并向法治政府迈进。《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的监管责任作了多项具体的规定,并且还明’确规定“谁审批谁监督”。同时,对监督行为本身也做了非常明确的规范。第一,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他有权妁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原则上以书面监督为主。第二,行政机关在行使权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与老百姓发生冲突。第三,允许老百姓举报和被许可人举报;《行政许可法》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同时,规定了实施行政许可原则上不准收费,确保了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 对实施《行政许可法》的一些担心和对该法的意见、建议。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审批制度还有相当的惯性;从程序上来看,行政许可法的制定过程,基本上还属于行政立法;推动行政许可法出台的核心动力是行政审批领域的腐败问题,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往往意味着不同利益的较量。这三方面都将是阻碍行政许可法出台的障碍。还有专家对《行政许可法》的某些内容提出了批评意见:行政许可的设定权过于集中于中央,集中于上级;有些概念较为模糊,很容易被行政机关随意解释,在实践中会有很大的争议;没有明确规定行政许可与其他种种变相的行政许可权力之间的关系等等。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