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在中 * * 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形成许多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传统节日,它既是人们聚会休息的好时光,更是民风民俗的大展示。但是近年来,我国年轻人追逐过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这种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⑴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就洋节对中国节日传统文化的冲击,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3分)

⑵请你为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提一条建议。(2分)

答案

(1)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1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①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友好往来。②对待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

(2)①在中小学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②相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把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文化的魅力。③有关部门要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保护好中 * * 的文化遗产等。(只要写出一点,学生或答其他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题目分析:

(1)首先学生列举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友好往来。对待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提建议就是回答怎么做,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做法,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回答。①在中小学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②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举办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为传统文化,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③有关部门要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保护好中 * * 的文化遗产等。

(2)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做法。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和“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______吟“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吟“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吟“明月几时有”;______吟“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吟“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  )

(2)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难以抑制。(  )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3.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2)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4.日积月累。(把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