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甲公司欠乙公司50万元贷款,2006年4月到期,同时享有对丙公司的50万元债权,2006年2月到期。2005年12月甲公司同乙公司达成协议将甲公司对丙公司的债权转让给乙公司,通知了丙公司,丙公司表示同意。乙公司此前对丙公司负有30万元的债务,在2003年10月即已经到期,此后丙公司也一直没有追讨。此外,乙公司和丙公司之间正存续着一个买卖合同,丙公司为卖方,乙公司为买方,货物价款总额为20万元,约定2006年3月供货,2006年5月付款。2006年4月乙公司和丙公司决策人员会晤时,乙公司提出以其50万债权中的30万抵销30万元债务,丙公司提出以其20万货款的债权抵销20万债务。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若丙公司不同意甲公司同乙公司之伺关于债权转让的协议,则甲公司仍负有向乙公司清偿的义务

B.由于丙公司对乙公司的30万元债务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故不得抵销

C.由于丙公司对乙公司的20万元贷款债权尚未届清偿期,故丙公司不享有抵销权,但乙公司对其提出的抵销要求可以同意,为合意抵销

D.如果丙公司同意乙公司以其50万元债权中的30万抵销其30万元债务,则该部分债权溯及于得为抵销时消灭,但丙公司有权不同意抵销

答案

参考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点为债的抵销,以及债权转让的相关内容。《合同法》第80条第1款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据此,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的债权转让在通知了债务人丙公司后即发生效力,无须得到丙公司的同意。丙公司负有向乙公司清偿的义务,乙公司因受让甲公司的债权而对丙公司享有50万元的债权。《合同法》第99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但依据民法原理,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不得作为自动债权(自动债权即为抵销的债权)而主张抵销,否则无异于强迫对方履行自然债务。而如果被动债权(即被抵销的债权)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则可以抵销,对此可认为债务人抛弃了时效利益。本题中,丙公司对乙公司的30万元债权已经超过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但不妨碍其作为被动债权而被抵销。此外,未届清偿期的债权不得作为自动债权而为抵销,否则无异于在清偿期前强制债务人清偿,牺牲其期限利益。但是,其可以作为被动债权被抵销,在此情况下,可以认为债权人放弃其期限利益。因此,丙公司对乙公司的20万元债权尚未届清偿期,丙公司不享有法定抵销中的抵销权。但在法定抵销之外,还有一种合意抵销,即按照当事人双方的合意所为的抵销。它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可以不受法律规定的抵销构成要件的限制。据此,若乙公司同意,丙公司和乙公司之间即构成这种合意抵销,无论丙公司的债权是否已届清偿期。抵销的效力使双方债权溯及于得为抵销时消灭,但选项D所言情形中乙公司享有抵销权,无须丙公司同意即可为抵销。本题答案为ABD。

单项选择题

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3.1%,北京已完全步人老年型社会。
截至2005年底,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02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3.1%。现在北京的老年人口数量仍以每年4%的速度不断增长,北京已完全步人老年型社会。预计到2010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25万人,占总人口的14%。专家认为,虽然目前本市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但老年人口的总抚养比尚未超过40%,还是劳动力人口负担较轻、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最佳准备期。
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将在2045年到来,届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8%,近600万人。2005年到2010年是北京市劳动年龄人口负担最轻的时期,总抚养比将不会超过40%。2010年以后,老年抚养比的持续增长将成为总抚养比增长的主要原因。
因此,健全养老基本制度,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专家建议,本市应从现在开始,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与完善养老设施,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引导老龄产业发展,完善老龄工作组织体系。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今后,老龄社会服务的需求将会迅速膨胀。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龄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老龄服务业也发展缓慢。
到2050年,北京市的老年人将达到峰值650万,每3个北京人中就有一位是60岁以上的老人。北京市老龄办有关负责人在介绍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特点时,透露了这一惊人数据。针对这一情况,有关部门介绍,4年内,要在7成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从生活、医疗等方面保证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能享受优质、廉价的居家养老服务。
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管理处副处长魏小彪坦言,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共有332个,床位3.6万张,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在制订的养老服务规划中,北京市将实行将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方式。“在今后4年内,按照规划,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要达到5.5万张,而且,每个区县都将建立1所200至500张床位的区级老年福利机构,60%以上的街道将拥有1个不少于60张床位的养老服务机构。”

2010年北京老年人口将达到多少

A.202万
B.210万
C.225万
D.217万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