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12gA和18gB恰好完成反应生成6gC,若实际反应时生成了8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

A.3g

B.4g

C.1g

D.6g

答案

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根据题意“反应:A+B=C+D,已知12gA与18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gC和一定量的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D的质量为:12+18-6=24克,所以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是:18g:24g=3:4,则可设B物质的质量为x,列比例式为:,则x=6g。

此类题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本题中,主要依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第一次反应时的生成物D的质量,再利用B、D的质量比计算。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法令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况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扼要回答这两次改革的性质和重大历史意义。(10)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