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

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9%,1975年上涨11%。——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三:1973年底,为了稳定美元,美国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发达国家采用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摘自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和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经济危机所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为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各阶段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问题:贸易紧缩,生产下降,商品滞销。

(2)不同:通货膨胀与生产下降并存。原因: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福利政策,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 字,降低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实力 相对削弱,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受中东石油危机的影 响。

(3)采用了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对经济运行机 制进行调整;政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4)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以推进社 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