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中国人口流动最频繁区域之一的东部沿海的浙江省,户籍管理部门调查发现,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的57.7万人降到去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不愿意进城落户,甚至频现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请你谈谈这种逆城市化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 题干中主要说明,不愿意进城落户,甚至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已悄悄在中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的城乡间出现。 (2) 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逆城市化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化完成后,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甚至是农村回流。产生这类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城市的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用地紧张,房价较高,交通拥挤。二、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达国家普遍的逆城市化现象大都属于此类。 第二类逆城市化现象应该是中国独有的。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东部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得农村土地越来越值钱,以农民身份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多,有的农村户口甚至可以带来上百万元的收益,是巨大利益的诱惑推动“非转农”这一反常现象的蔓延。 第三类则是与无法支付高额的生活成本有关。随着一线城市生存压力加大。从农民工到普通白领,许多人现在对大城市失去了兴趣,同时,也有高房价这道深深的鸿沟,使得外来人口很难在大城市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3) 这种逆城市化现象所带来的影响,我认为是喜中带忧。喜的是一部分人向小城镇和乡村扩散,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压力等“大城市病”。但忧的是,如果“逆城市化”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城市化率的提升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停滞。而大量人口回流农村,也不利于扩大内需。 (4) 基于此,政府一方面应加快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比如为大学生、农民工等进城者建设福利保障性住房。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帮扶其就业。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对那些看准农村土地巨额利益的搬迁者加强监督和管理。[题目分析] 此题属于综合分析型试题中的时政热点类题目。考查考生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思路拓展] 考生首先要阐述逆城市化现象,进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再次,辩证地分析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