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定项选择

常青乡村民张三和李四合伙购买了一辆客车,聘请司机王五驾驶,从事本乡与白龙乡之间的客运经营活动。由于李四和张三没有营运执照,就将该车挂靠在乡里的集体企业鸿运客运中心,以该客运中心的名义经营。一日,由于雨后路滑,客车在途中发生车祸,导致车上15名乘客均受了伤,只是各人轻重程度不同。车祸发生后,乘客们被路人送到医院接受治疗,治疗的费用由乘客各自支付。乘客之一的钱六决定与所有乘客一同起诉,要求侵权人支付医药费并赔偿损失。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理后,对案件进行了审理并作出了判决,上诉期满双方均未上诉。根据以上案情,请回答以下题:

如果钱六等三人被推选为诉讼代表人,他们的下列诉讼行为中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的是:

A.变更诉讼请求

B.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C.提起管辖权异议

D.进行和解

答案

参考答案:A,B,D

解析:《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因此,答案为 AB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女教师的特异功能              张玉庭

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

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头有一个小小的学校。

有一天,上课必需的粉笔突然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个办法。她找了杯清水,然后对孩子们说:“来,老师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

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

于是,她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学。

当然了,这需要速度——因为,只要教得慢了点,或者记得慢了点,那用水写的字就立刻干了,看不见了。

这以后,每当没有粉笔的时候,女教师就以水代笔;而可怜的孩子们,也就渐渐地适应了这种奇怪的上课方式。

一天,女教师哭了。她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蓬头垢面的孔乙己,为了教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认字,曾用他的长指甲蘸着酒,在柜台上写过“茴香豆”的“茴”字,可是今天,她—— 一位亭亭玉立的女教师却要用那仙女般的纤纤玉指,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在冰凉冰凉的黑板上耕耘了!

可她想想,又笑了。

她从容,坦然,一如既往。

又一天,她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突然发现杯子里的水已全部漏完。——也难怪,那盛水的杯子太陈旧了,陈旧得能让人想起这个古老民族的沉重的历史。

没有水,怎么板书?

没有水,怎么上课?

也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女教师突然感到,从她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断地渗出亮晶晶的水珠——

水!

水!

有水就能上课!

女教师猛然地转身,在黑板上滔滔不绝地写起来。

她写得飞快。孩子们也记得飞快。

就这样,每当她转身板书的时候,那指尖上的水珠也就恰到好处地冒了出来。

天!她从此有了特异功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种古怪教育的奇异结果,便是造就了一批可以高速理解、高速记忆、高速运算的神童。也正是由于这种奇异的高速度,这批神童被一所著名大学破格录取了。

后来,有人专门研究过这批神童,发现他们都具有特异功能:凡是被泪水浸泡过的地方,他们都能准确的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

那么,从女教师的手指上奔涌而出的那些液体,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化验过,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

(报载,在七届人大召开的一次分组讨论会上,一位来自山区的小学教师,曾含着泪讲了这样一件事:因为没有经费,买不起粉笔,他们曾用手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

(选自《小小说选刊》,略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偏僻贫穷的村庄学校,女教师以虔诚的态度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她发明了“以水代笔”的“奇怪的上课方式”。

B.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激发人们的创新灵感,女教师就是在艰苦环境里发明了这种“奇怪的上课方式”,从而神奇般地造就了一批神童。

C.作者用“亭亭玉立”和“仙女般的纤纤玉指”来刻画女教师的美好形象,她用女性的纤柔承担起振兴贫困山区教育的责任。

D.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就像那个漏水的杯子,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遗漏了太多的机遇,它让女教师有了沉重的使命感。E.作者在小说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环境的强烈忧患和吁求,但对人物又充满了诗意的赞美,让人悲也让人喜,引人动情,也发人深思。

2.女教师就“以水代笔”为学生上课。可是有一天,女教师“哭了”,后来又“笑了”。分别分析这一“哭”一“笑”所蕴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4分)

⑴“哭”:

⑵“笑”:

3.简述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6分)

⑴凡是被泪水浸泡过的地方,他们都能准确的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

答:

⑵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

答:

4.“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女教师突然感到,从她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断地渗出亮晶晶的水珠——”小说的情节从这里开始发生了奇异的变化。请指出作者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并作具体分析。(4分)

答: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