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10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并进行相关探究,请帮忙完成以下探究。

(1)pC类似于pH,是指极稀溶液中的溶质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如某溶液中某溶质的浓度为1×10-3 mol/L,则该溶液中该溶质的pC=-lg(1×10-3)=3。如图为25℃时H2CO3溶液的pC-pH图。请回答下列问题:(若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

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_______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②H2CO3一级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1        

③人体血液里主要通过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2CO3/HCO3)可以抵消少量酸或碱,维持pH7.4。当过量的酸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缓冲体系中的c(H+)/c(H2CO3)最终将        

A.变大

B.变小

C.基本不变

D.无法判断(2)高温时,用CO还原MgSO4可制备高纯MgO。由MgO可制成“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其装置示意图如图,

该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是碳减排的新方向,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2(g) +3H2(g)  CH3OH(g) +H2O(g)  △H ;

①取五份等体积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3),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如图

所示,则上述CO2转化为甲醇反应热ΔH        0(填“>” “<”或“=”)。

②一定温度下,在容积相同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投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容 器
反应物

投入量

1molCO2

3molH2

a molCO2、b molH2

c molCH3OH(g)、c molH2O(g)

若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倍,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各物质浓度相同,且起始时维持反应逆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

(共10分)

(1)①不能  (1分) ②10-6  (2分) ③A (1分)

(2)Mg + ClO- + H2O = Cl- + Mg(OH)2(2分)。

(3)①<  (2分)    ② 0.4<c≤1  (2分)。

题目分析:(1)①:H2CO3会发生电离出H+, HCO3会发生电离出H+和发生水解结合H+, CO32会发生水解与H+结合,故H2CO3、HCO3、CO32不能大量共存。②分析图中可以看到当PH=6时H2CO3发生一极电离,因此Ka110-6。③过量的酸含有大量的H+,因此c(H+)/c(H2CO3)最终将变大。

(2)由图中分析得出,Mg是负极,失去电子,生成Mg(OH)2,ClO-会得到电子生成Cl-,因此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 + ClO- + H2O = Cl- + Mg(OH)2

(3)①由图可知最高点反应到达平衡,达平衡后,温度越高,φ(CH3OH)越小,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平衡吸热方向进行,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3<0。

故答案为:<。

②根据分析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的化学总物质的量之比是2:1,又因为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倍,因此c的最小量为0.8/[(1mol+3mol)/2]=0.4mol,最大值为1mol,故c的取值范围为:0.4<c≤1。

点评:(1)本题考查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图象,学生能正确了利用图象来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利用习题中的信息来解答,难度不大.(2)本题从多个角度对化石燃料进行了全面的考查,难度中等,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经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多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张传玺《这样评价历史上的中央集权不妥》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或告之曰:“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钱穆《国史大纲·引论》

材料三 凡天下之无地而行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的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20世纪初)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

材料五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认识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中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材料三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三中观点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