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有以下程序:
# include<stdio.h>
main()
int i=0,a=0;
while(i<20)
for(;;)
if 《i%10)==0) break;
else
i--:

i+=11:
a+=i;

printf("%d\n" ,a);
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

A.62

B.63

C.33

D.32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while循环。当i<20时,进入while循环体,循环体内的for循环实现的功能是i%10==0,也就是说当i值为0或者10的倍数的时候,跳出循环执行i+=11;a+=i;若i值不是10的倍数,则一直执行for循环i--。①当i=0时,执行i+=11;a+=i;i=11,a=11,②判断i=10时,跳出for循环,执行i+=11;a+=i;i=21,a=32;③判断1=21>20,不符和题意结束循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对下面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风雪 乘:冒着

B.道少半,中岭 越:飞越

C.而半山雾若带然      居:停留

D.复西谷,遂至其巅 循:顺着

2.下面对本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句中,连用“乘、历、穿、越”四个动词,准确生动,且富于变化,传神地写出了登山的迫切心情。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

C.“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句用比喻手法写在山 顶远望、俯视所见,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感受。

D.本段内容主要是为下文写泰山日出作铺垫,所以文字虽多,但并非文章重点内容。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