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教师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一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谈了她的一段经历:
开学快一个月了,我这些一年级的“宝贝们”表现还好。不过有件让我感到特别头疼的事:每次上课,不是这位掏不出课本,就是那位找不到笔。尽管我一再强调课前要把学习用具摆放好,可是道理说尽仍然无济于事。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我画了一幅“学具摆放图”贴在黑板的旁边,然后,和学生约定:“课前课后看一眼”“同伴要相互提醒”“老师一站一指提示你”。实施后效果不错。一周之后基本不用我“一站一指”,两周之后,同伴提醒的现象也消失了,不到一个月,每位学生都形成了好习惯。
该班主任的做法符合德育哪一规律请依据该规律加以分析。
答案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符合“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这一德育规律。
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习惯。
一般来说,德育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教育影响的多样性,知、情、意、行各有相互独立性,其发展并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程序。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开端和教育程序。
案例中的老师发现从“知”入手进行教育无效后,能够及时调整入手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以“行”为开端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