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二)
材料1: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 * * 品的短缺与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首先,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其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压力。第三,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加大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如农民工群体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1.2亿,作为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难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展权利。
材料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增加252.49亿元,增长41.7%;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2006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比2006年增加246.99亿元,增长13.9%;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所要围绕并推进的工作是( )。

A.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B.主体功能区建设

C.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D.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答案

参考答案:A,B

解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10分)

王静安先生纪念碑记①

陈寅恪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注:

①1928年6月3日,王国维逝世一周年忌日,清华立《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碑文由陈寅恪撰。

小题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_________

__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第三境也。”(2分)

小题2:文中的“精义”一词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3:结合上下文,对“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士人读书研究学问,由于能把心志从世俗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真理因此得以发扬。

B.士人读书研究学问,大概能把心志从世俗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真理于是得以发扬。

C.士人读书研究学问,大概为了把心志从世俗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真理才得以发扬。

D.士人读书研究学问,只有把心志从世俗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真理才得以发扬。小题4:“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一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5:这篇碑铭的语言很有特色,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赏析。(3分)

单项选择题